588.第588章 军港建设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60 字 2022-11-06

另一个近期将会动工的军事用途工程,就是水寨近在咫尺的鲤鱼门水道两岸的岸防工事了。筲箕湾对岸就是大陆,与香港岛之间形成的这条狭窄水道,是几乎所有珠江口以东船只进入珠江水系的必经之路,而珠江流域的船只要去往福建方向,也全部都得从鲤鱼门通过。扼守住这个要害水道,几乎就等同于控制了福广两地大部分的海贸往来,不管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角度来看,掌握这个地方的控制权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在狭窄的水道两侧修建岸防工事,海汉这边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从早期的胜利港、铁炉港、黑土港,到近期开发的镇南港、金兰港,海汉军方一向都是将以炮台为主体的岸防工事当作了殖民地的主要防御手段。这种做法虽然投资大,施工期也比较长,但胜在火力输出强大,一般的武装商船甚至战船都很难跟密集的岸防炮台火力正面抗衡。而且这种炮台建成之后,使用维护也比较简单,相比海军的长期投入要小得多,并且耐用性也很好,只需将火炮随着科技树的攀升不断升级就行了,而炮台本身至少可以用上好几十年。

鲤鱼门水道的条件对修建岸防工事而言可谓得天独厚,水道最窄的一段距离大约有七百米左右,而两岸相距仅仅五百米左右,而两岸地形也是最适合建立岸防炮的丘陵,坡度不算陡峭,完全可以用货船将建材和施工人员从岸边输送到坡地上,施工难度比当初修建榆林角炮台的时候还要小得多。

唯一的问题的是对岸仍是广东新安县控制的地区,海汉目前还不便直接将炮台架设过去,所以一期工程暂时只能在筲箕湾旁边的坡地上实施。但在这个范围内,海汉现在出产的岸防炮布置在岸边任何一处都完全可以做到无死角火力覆盖,所以即便是单独在南岸修建炮台,也足以覆盖这片水道了。

更何况旁边紧挨着就是海军驻地,只要高处的瞭望哨示警,海军的战船完全就可以及时出动,就近堵住水道,让对手根本无法冲过这片火力密集水域。

从三亚派过来的现场勘测人员在看过地形和土质之后,就给陈一鑫拍胸脯打了包票,只要建材和劳动力到位,这个设计方案为二十门火炮的炮台工程年内就能完工,顺带着还能把山顶的瞭望哨所和山脚的补给坡道给一并修完。

至于施工的劳动力要从哪里来?陈一鑫并不担心,在拿下香港岛之后,海汉的移民速度也将会较前几年有所加快了。

随着海汉在大陆地区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执委会对于仅有的李家庄移民营地的规模已经感到不够满足了。虽然李家庄附近的地还有不少,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建,但其问题在于辐射的地区较为有限,而且李家庄附近的水道较为狭窄,不宜建设大型的码头,这也就限制了当地的航运规模。现在每月运个两三千人,再加上几十船货,倒是问题不大,如果以后航运规模进一步加大,那么李家庄作为人口中转站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了。再加上这地方始终就处于广州城的眼皮子底下,做事还是有诸多的顾忌,执委会是早就有心在珠江口水域的离岛建立一处大型的转运点了。

最适合这个用途的地点莫过于香港岛,这里的位置不仅扼守珠江口,而且可以辐射到粤东地区,由福建方向过来的移民也完全可以先在这里集结,进行甄选鉴别之后,再分别运往海南岛的各处地方安置。

当然了,穿越头两年的时候,执委会也就只能流着口水想一想罢了,毕竟那时候自身实力还较弱,无法控制香港岛这么大的区域,而且也没有把握能够吃得住大明,不会引起广东官府的反弹。不过现在海汉的翅膀已经逐渐硬了起来,对于海汉来说,拿下香港岛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港岛建立新移民转运基地的计划,便重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次海汉民团出手兼并新安水寨之前,这里在场的大部分人其实已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得到了消息,对于自己的去留也有了初步的想法。虽然海汉这边说的是“派人加入水寨”,但明眼人都知道,海汉这一步棋可不是为了给大明水师白白送人送武器送银子,而是要让驻扎在香港岛的海汉民团披上一层合法的皮,以大明水师的名义在这个区域公开活动了。

在这个前提之下,清洗水寨原本的人员可以说是意料中的事情,特别是水寨里的各级军官和老兵油子,更是会成为新主人重点清洗的对象。水寨这些人也知道他们无力反抗海汉的这种强吃,并不会有上司来替他们做主出头——能直接管到这事的人,基本都已经被海汉送去的银子给堵住了嘴,甚至像刚上任不久的某参将那样,干脆就放弃了职位。

至于武力抵抗就更不用说了,刘香那伙海盗就是前车之鉴。两年前海汉民团就能把刘香打得抱头鼠窜一路逃回福建,两年后难道还会把这小小的新安水寨放在眼里?何况海汉人自从在岛南边建设镇南港以来,这海汉战船三不五时地就会在鲤鱼门附近的海面上游弋,故意炫耀武力,水寨这些人也知道自己斤两有多重,只要是没活腻的人都不会有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如何能够在这个节骨眼上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利益,这大概才是在场这些人目前最在意的事情。本身没有一技之长,又或是不愿在海汉人手底下做事的,出路大概就只能是拿了遣散费走人。当然了,海汉这边倒是没有把事情做绝,对自愿退伍离开的明军士兵,还是给出了一条退路,可以优先进入海汉海运部就业,工作内容当然是水手船员。毕竟这些人都是水寨编制,就算不会驾船起码也不会晕船,只要就职马上就能跟船出海,甚至连适应期都不需要,对于海运部而言是很好的即战力。

当然了,如果这些人当中有自愿要加入海汉海军的,那军方也是乐见其成的,只不过必须先得通过专门制定的技能考核和政审才行。事实上崖州水寨的大明士兵,当初就有少部分素质较好的人员被纳入到海军的编制内,也算是有这方面的操作先例。所不同的是新安水寨这边差了一个罗升东式的人物,可以跟海汉这边以更“和谐”的方式进行合作。

陈一鑫也不愿在这两三百人身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三言两语解释完政策之后,便下令开始登记,不愿留下来的人马上就可以领到遣散费走人。至于陈一鑫自己,他也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新安水寨的实力虽然羸弱不堪,但这里的固定资产还是需要清点接手的,特别是水寨所拥有的水面船只,今后可是军方的资产,那是连一根船钉都不能少的。

陈一鑫虽然隶属于陆军,不过他在大万山岛驻扎期间的职责就是陆海共管,住万山港的海军也是由他指挥,他对于水上武装的编制状况倒也不陌生,因此这次接管香港岛新安水寨的任务,已经将大部分精锐派去南洋的海军也没有另行派人过来,而是由陈一鑫直接负责。

虽说新安水寨此前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少人都在偷偷把军用物资拿出去倒卖换钱,不过水寨里的几艘战船是没人敢动的——毕竟这东西就算往外卖,除了胆大包天的海汉民团之外也没人敢收,而这几艘战船大概也就是目前水寨里除了这些水手船工之外最值钱的资产了。

新安水寨这帮水兵虽然近几年一直怂得不行,对外敌一直采取避而不战的策略,但这倒也变相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水寨这些战船的损耗状况极低。有几艘服役了七八年的船,由于出海航行的时间很少,看着成色仍然还比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