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第569章 特派专员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72 字 2022-11-06

等李清扬将自己所知的情况翻来覆去倒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对于大明朝廷的忠诚也所剩无几了。而且在此期间,海汉人也遵守了自己的约定,不但没有亏待他,每个月还有一定数目的银票发给他,作为工作酬劳——数目比他从锦衣卫领到的银子可是要多出不少。

林南也不止一次跟他说过,只要老老实实跟着执委会走,将来不说荣华富贵,起码在琼州岛上当个衣食不愁的富户是没问题的。

在李清扬被海汉抓捕时隔半年之后,几经周折之下,他在南京的亲人也通过各种手段辗转数千里,终于被送到了三亚。这下对于李清扬来说,就再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事情了。大明锦衣卫这个身份对他来说,已经算是随时可以脱去的皮,而海汉安全部特别专员,则是成了他现在的真正身份。相较于两年前他被南镇抚司派来琼州卧底时的情况,现在似乎正好调了个方向,原本要打入海汉内部的他,现在却成了海汉安全部打入大明锦衣卫的一颗棋子。

本来在“燎原计划”开始实施之前,郝万清还特地跟他进行过一番面谈,询问他是否有回到大明任职的打算。这可并不是在消遣李清扬,如果他愿意配合,那么海汉安全部这边可以通过他向锦衣卫南镇抚司提供大量关于海盗即将攻打琼州岛的情报信息,而这些信息稍后就能得到证实,李清扬这个功劳肯定是会记在账上的,升职加薪大有希望——实在升不上去,海汉这边也会用银子把他硬顶上去。

不过李清扬反复权衡之后,还是没有同意郝万清的这个提案。在这边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已经不想再回到南京镇抚司的那种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中去,即便能升到副千户甚至是千户,那又能怎样?在见识过海汉人的手段之后,他已经提不起多少兴趣再回到锦衣卫衙门里供职了。他宁可继续现在的生活状态,在海汉人手下做事,安安稳稳地在三亚待着,以他的薪金和工作待遇,不需太久就可以在这边申请一套专供安全部员工的职工宿舍了。对他而言,在三亚的日子远比在大明更轻松惬意,他实在不想再回去那边,继续做一个不见天日的卧底。

郝万清倒也没有强迫他接受安排,李清扬既然想明白了不愿再回大明,郝万清就索性将他的编制由编外特聘人员改成了安全部的正式员工。

在这次出发来儋州之前十天,也就是严明君李进二人抵达儋州的同一天,李清扬已经在三亚的海汉民政部拿到了归化民的申请批准书,正式入籍海汉归化民。而这个身份就意味着他从此也彻底摆脱了为期一年多的软禁和监视,可以自由地在海汉的统治区内活动——当然这种活动还是得受安全部的调派,并不是他想去哪里就能去到哪里。

而李清扬在正式入籍之后,便很快接到了他的第一个外勤任务,前往儋州调查某大明官员失踪案件。这个案子说起来也是由他最先发现蛛丝马迹,并且跟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郝万清才将此事交给他去侦办。

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远在三亚的李清扬,是如何知道琼北这边有大明官员在“燎原行动”中失踪的,这在情理上好像说不通,但事情偏偏就是这么凑巧。

在“燎原行动”实施期间,海汉民团海军部队对琼州海峡进行了封锁,琼北地区所有港口和船只都被暂时封航,而在此期间,李清扬与大陆锦衣卫机构的联系也暂时中断了,这就正是他发现案情的。

汪百锁倒也没有指望刚刚进入忠明书院才一天的张千智能够搞来什么内幕消息,就算何夕亲自来儋州,大概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忠明书院里拿到有价值的情报,所以目前汪百锁能采用的手段仍然只有加强外部监视。而对于严明君的监控,则是主要交给了衙役头目何琦来办,为此何琦又领到了五十两银子的“特别行动经费”——这大约要当他过去一年内算上灰色收入在内的收成总数了,也是他替海汉办事以来拿到的最高单笔收入。

张千智在跟随何夕期间的确学了不少的侦察技巧,但这些东西目前似乎并不太能派上用场。他被安排与另外三名儒生同住一室,每天的安排就是上午学习四书五经,下午练字或者研修诗词歌赋。对他这样一个见过市面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内容算是相当的枯燥乏味。

不过张千智毕竟是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于他人的戒心已经养成了职业习惯,他能明显感受到同屋的另外三人会有意无意地提到关于海汉的事情,并且每次都不忘询问他的看法。对于这种粗浅的套路,张千智应付起来并不算太费力,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如何扮演一个对海汉有着诸多不满的大明正统儒生角色。

按照事前的布置,张千智每两到三天会出一次书院,进城采买一点生活用品,而在此期间安全部的人将会安排时机与他接头,进行情报交换。

汪百锁对于这件事的部署也就暂时只能维持在这样的程度,这种监控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效,而他也不能将手里的所有资源全部都砸在这一件事上面。儋州虽然地方不算太大,但安全部要负责的事务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反动文人和一位蠢蠢欲动的新任地方官,汪百锁需要处理的远不止这一件事。

比如这天下午,他就接到了郝万清从三亚大本营用电文发来的最新指令。原则上来说,用电文传送的指令,其内容的重要级别就已经比较高了,因为编制有限,安全部并没有自己的无线通讯部门和操作人员,只有对时效性要求比较高的指令,安全部才会借用军方或者是管委会的电台进行发送,而普通的命令一般都是通过陆运或海运渠道来进行传递——就如同这个时代的其他同行一样。

这封电文递交到汪百锁这里的时候,他一眼就注意到装电文信封上标注了醒目“绝密”字样,这在他出任安全部驻儋州机构以来的几个月中,这还是第一次——事实上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这也是第一次接到传说中的“绝密”电文密令。

汪百锁很谨慎地关上门窗,坐在位子上稍稍平息了一下情绪,这才打开信封抽出电文,阅读上面的内容。

电文的内容很简短,大意是“燎原行动”期间,对于琼北官场的扫荡还有所疏漏。这个疏漏并不是指唯一没有被海盗军攻克的琼州府城,而是在海盗军负责占领的琼北区域中,还有漏网的大鱼存在。

按照“燎原计划”的布置,当时伪装成海盗军的安南部队在对琼北各处州县进行占领之后,其接下来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当地的大明官府机构进行清洗,针对那些事前查明敌对立场明显的官员进行了大面积的抓捕。由于事前就有比较明确的抓捕对象清单,这种大规模的清洗行动的效率也非常高。类似儋州本地的官府,主要部门的正职官员全都死的死抓的抓,现在配合临时管委会做事的人全是副职或者新近从下面提拔上来的“识时务者”。

当时对于抓捕名单的核对工作是由军方负责,安全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直接在第一线参与进去。而军方在战后提交给执委会和安全部的人员名单中,似乎并没有去向存疑的失踪人员。但现在大本营发来的绝密电文中却说有漏网大鱼存在,这必定是之前的某个环节出现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