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第431章 锦衣卫行事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057 字 2022-11-06

在基本“确认”了海汉人的又一桩劣迹之后,李清扬还是决定去应聘船员,于是他们五人在广州城南的珠江码头很顺利地找到了所希望的工作。其中一家是船行,专门从事广州与三亚之间的货运业务,每月初一十五各有一支船队从广州发往三亚,恰巧隔天便是四月十五,加入之后马上就能走,于是其中三人便以应聘水手的名义加入了这家船行。

而李清扬和另一名同伴为了稳妥起见,则是去投了另一家商行。这家商行招揽的是常驻三亚的贸易人员,从店小二、库管、杂工,到帐房、管事,以及某种叫做“商务代表”的不明职位,待遇高低各有不同。但哪怕是最底层的杂工,每年的饷银也竟然达到了三十两之多,而且还包吃住,大大超过了李清扬所知的本地用工待遇。至于最高级的“商务代表”,仅基本饷银就高达每年八百两,再加上各种名目繁多的补助、奖金、提成、绩效收入等等,轻松就能突破千两,而且上不封顶。

那位招工的师爷听说李清扬会识字算帐,长相也算是端正,眉宇间透着精干之气,便有意让他应聘这高级职位,还举出事例来劝说他:“我们商行的李掌柜,早几年的时候只是在崖城分号里任职,一年下来也不过能做成四五千两的买卖。自打这海汉人来了之后,崖州的买卖就变得兴旺起来,李掌柜的收入跟着水涨船高,现在一个月的买卖比过去一年还多,据说去年总柜大老板发给他的红包就有两千两,还在当地买了海汉人建的宅子,打算明年退休就在三亚定居了。老兄你要是去了,干上一两年,只怕将来成就还会在李掌柜之上。”

李清扬虽然是有任务在身,但听了这番宣传之后也不禁有一点怦然心动。他们干锦衣卫的待遇收入远胜普通的公门人员,但每年的收入也只能以百两计,千两这种水平起码也是千户以上的官员才能享受。如果要横向比较的话,李清扬的职位也就跟提升参将之前的罗升东一样,正六品武官,基本的待遇也类似,当然实际收入是没法相提并论,毕竟罗升东的副业的确太容易赚钱,一个月的收益大概就当李清扬干上一年了。

李清扬也算是心志比较坚定的人,只是微微动心之后,便迅速收回了胡思乱想。身为朝廷命官,当以皇恩为重,怎可因金银财帛之物而忘记自己所担负的使命?等日后查实罪名,收了这海汉人的产业,届时自己升官发财,自然也少不了应得的一份好处。

为了不过多的引人注目,李清扬只报了个帐房职位,让同伴报了个库管。负责招工的师爷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还是依样照办替他们写好了聘书。两人签字画押之后,师爷叮嘱道:“你们二人今日先在附近寻个地方住下,明日一早,便来此处报到。商行的船明天便出发去三亚,错过这班船就得等上十多天,切记切记!”

李清扬一想这倒是方便了,另外三人也是明天出发,大家分搭不同的船只前往三亚,潜入当地之后也可以互相有所照应。当下便与同伴在城外找了一处旅店住下,入夜之后又悄悄联系了另外三人,约定了抵达目的地之后联系方式。

第二天锦衣卫五人所搭乘的两艘船相隔半个时辰,从珠江码头出发南下。李清扬搭乘的这艘船因为装货的缘故,稍稍晚了一些,不过他倒是不急于这一时半会,正好可以在船上观察一下广东商家贩往三亚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货物。

南镇抚司布置在城内的暗哨向李清扬等人介绍了海汉人的大致状况,这两年海汉人在广州的生意越做越大,情报机关要收集到相关的一些信息也并非难事。这海汉人的生意规模做得大也就罢了,毕竟江浙一地各路富商权贵多如狗,会做生意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当李清扬听闻海汉所组的民团竟然战力比官军还强,并且装备了威力惊人的枪炮,顿时就收起了来时的轻视之心。

李清扬见过官军火器营的操演,深知这火铳火炮的厉害之处,要说这鸟不拉屎的崖州民间竟然藏着一支比官军更能打的私人武装,他当然是对此说法持怀疑态度。然而去年海汉民团在广东的两次大行动早就已经广为人知,一次在李家庄打败围攻当地的数路流寇,并且阵毙廖大鼻等数名官府通缉的流寇头目及属下超过千人,战后还受到了两广总督王尊德的嘉奖,这肯定是做不了假的。

另一次行动则是年底在珠江口与刘香海盗团伙在海上进行了大战,这场海战中也有一些大明海商有幸在万山港亲眼目睹了交战过程,据说海汉人的战船以压倒性的优势打败了刘香船队,仅沉没于万山港内的海盗船就达两位数之多。而此战之后一贯嚣张的刘香海盗团伙全面撤离广东海域,将珠江口让了出来,似乎也成了这种说法的有力证据。大明虽然在珠江口的新安县也有水师营寨,但对刘香团伙的存在一直都是视作不见——或者说得直接点就是不愿主动招惹这个麻烦,毕竟这伙海盗的武装实力相比水师也并没有差得太多了。这两相比较之下,似乎也不难得出海汉人的水面部队也比大明水师更强的结论。

而驻扎在新安县的大明水师也很理智地在战后保持了克制,并没有对自己辖区内出现的另一支水上武装采取敌对行动。海汉人这边倒也知情识趣,打完海盗之后也没有试图扩大地盘,仍然是守着自家的万山港,于是两边也就默契地保持着相安无事。

在李清扬看来,广东水师的这种做法并不称职,大明海疆之内,岂能容下另一支武装力量的存在?至于为何之前放任了刘香海盗团伙的存在,李清扬认为这是能力问题,而并非态度问题。那些海盗在海上神出鬼没,居无定所,逮不着也算正常,这海汉人的武装就在珠江口外的小岛上驻着,水师却还是不闻不问,这不是失职是什么?

李清扬可不相信什么海汉武力胜过大明这种谬论,想那海汉人不过寄居于崖州一隅,而崖州那地方一向是流放犯人之地,属于真正的穷山恶水,加之当地地广人稀,这帮海汉人又能折腾出多大的阵仗?在他看来,最大的可能是海汉人用钱财收买了某些玩忽职守的军方人员,让他们对万山港的存在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海汉人善于做生意,想必些许钱财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而边军在近年的腐化状况,作为锦衣卫的李清扬也是略知一二的,如果其中出现了跟海汉人同流合污之徒,他并不会感到奇怪。

事实上南镇抚司会对崖州的海汉人起意,也是因为最近这一年多时间,来自琼州的报告中对海汉人的描述少得不正常,驻崖州总旗甚至在报告中声称这帮人不过是“为数百人,以捕鱼农耕为生”,然而南京市面上去年就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海汉商品,难道那几十上百两银子一面的镜子、各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器,能是一群渔民造出来的?

锦衣卫毕竟是这个时代远东首屈一指的情报机关,真要安心查一些事情,仅仅靠着一些欺瞒的手段是混不过去的。很快南镇抚司就得知海汉人不但在两广地区将玻璃器生意做得极大,而且已经涵盖了日用品、私盐、运输等多个方面,甚至还具备一定规模的火器制造能力,向两广地区的地方私人武装出售了不少的制式火铳,其性能据说已经不亚于大明官军火器营所配备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