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第416章 观摩演习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30 字 2022-11-06

以海汉人富可敌国的财力,也不过才养了这么三千人上下的民团军,而安南内战中动辄要出动万人进行会战,朝廷根本就养不起这么大规模的一支精兵。所以对于南越来说,海汉民团就是属于“别人家的军队”,只能羡慕,但却没法照搬到自家军队头上来效仿。

“我们海汉民团,走的就是精兵路线,我们在每一名士兵、军官上所投下的资源,至少是传统军队的十倍,甚至百倍之多。在平时训练他们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但这种消耗可以通过民团所取得的战斗胜利补充回来,甚至还能有不小的盈利。”王汤姆很自豪地说道:“比如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建造的大型战舰,其费用就是通过战利品来筹措的。”

王汤姆没有把话说得太明,但武森也明白这钱其实就是从顺化搬回来的。据说海汉攻破顺化之后从城中捞取了价值上百万两银子的财物,这其中的大部分恐怕最后都会变成了海汉民团的军费,用以进一步扩充军事实力。当然对武森来说,值得庆幸的是今后不需要再在战场上面对海汉民团的炮口了,而自家阵营中能够有更加强大的武器,武森自然是持欢迎的态度。虽然并不知道王汤姆口中所称的“大型战舰”究竟又大到了什么程度,但可以肯定其下水之后,海汉海军的战斗力会因此而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了。

“但若是今后需与大国交战,兵力如此之少,恐怕还是有捉襟见肘之忧啊!”武森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海汉民团再怎么厉害,终究还是人太少,否则也不会打完会安、顺化之后不久便退走了。

王汤姆笑道:“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走的精兵路线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把每一名士兵都当作军官来培养。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事,要对民团军的规模进行扩充就会比较容易,普通士兵可以升作班长,班长升排长,排长提连长。只要兵源充足,三千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扩充到十倍甚至更大的规模。”

不过王汤姆这话也没有说完,真要是到了那种程度,执委会连同旗下的各个单位恐怕都得砸锅卖铁才行了。数万作战部队的作战消耗,恐怕也并不是现在的海汉能撑得起来的。

但这种表态对于武森这个刚刚进入到民团体系的人来说,已经有足够的震撼力了。武森在船上待了大半天,也仔细观察了船上这些水手船员和战兵的表现,的确其精锐程度远超他以前所带的水师,如果海军需要扩容,那大部分的船员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而船上的大副、二副这些职位的人,基本都可以直接拉出去单独指挥一条船了。当然了,由于受到造船速度的限制,海军的扩容不可能像陆军那么容易,陆军就算枪炮造不及,也还可以先发放冷兵器武装起来,但海军要是没有作战船只,那就真的是一点作用都发挥不出来了。

当天的演习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直到下午五时许才宣告结束。海军方面对于士兵的优厚待遇在演习结束之后再次得到了体现,四艘战船靠在了西瑁洲岛岸边,然后士兵和船员都下到了岛上,搞了一次海汉民团传统的野炊活动。

与武森等人概念中的行军野炊不同,海汉民团的这种慰劳式的野炊其实更类似于战后放松的活动,数艘小艇出动在附近海面上捕捞了几百斤的鲜鱼和其他海获,然后由船上的厨子在岸边生火架灶,烹制非常受本地民众欢迎的“海汉海鲜饭”。是的没错,这所谓的“海汉海鲜饭”其实就是“西班牙海鲜饭”的改进变种,更加适合东方人的口味,而所有的战船厨子也全部在海汉首席大厨樊伟去年开办的“新东方”厨艺培训班里深造过,可谓是师出名门。海军将士也因此而获得了不小的福利,只要是大型的海上两栖演练,在结束后几乎都会安排类似今天这样的野外会餐活动,而海鲜饭也就是这个活动上最受欢迎的主角了。

武森是第一次吃到这种美味的食物,虽然有阮经贵和罗升东的提醒在前,但他还是险些将自己的舌头给咬下来。听说不限制每人的进餐量,武森一口气吃了三大海碗,着实涨得不轻。就连王汤姆见到之后也打趣道:“武森,你这么个吃法,只怕要把我海军吃穷吃垮,看来我得重新考虑是不是要把你调到海军来了!”

武森摸着肚子腆笑道:“王将军莫要说笑了,在下虽然只来了一天,但也已经知道海汉海军的口号了。”

王汤姆奇道:“口号?什么口号?”

武森清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道:“有钱就是任性!”

罗升东跟海汉人打交道的时间远比这三名南越降臣长得多,所了解的信息也自然要比他们全面得多。如果说海汉人在最初还披着武装商人这层羊皮,那么在他们逐步掌控了三亚和崖州之后,便已经慢慢撕去了这层伪装,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海汉执委会对地方上的掌控有很多不同于普通大明地主豪强的做法,罗升东也并不完全理解执委会的政策,但他能感受到执委会的掌控力可比自己效忠的大明朝廷强多了。罗升东曾亲自为海汉运送过一船船的移民,也见过这些人在刚刚抵达胜利港时表现出的惊慌、迷茫、怀疑、无助等等情绪,但仅仅几个月之后,这些只为求生才选择来到胜利港的移民就如同脱胎换骨一般,身上多了一些与大明百姓有所不同的气质。罗升东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具体形容这些气质,但他能感受到这些人大概从此以后不会再将大明朝廷和紫禁城里的皇上作为心中唯一的权威和信仰了——就如同他自己目前的心态一样。

由海汉人主导,归化民组成的这个社会体系,绝大部分的生产活动都被集中起来进行,普通民众没有获得私有土地的权力,但却不像大明治下的破产农民那么悲惨,归化民们根本无需担忧自己的生计问题。在执委会的治理之下,三亚这地方几乎没有闲人,每个人都会被分配到职位和工作,而大众所做的一切事情又都是为了不断地壮大海汉这个集体的实力。罗升东听陶东来说过,这个叫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这种景象却似乎只有在执委会的治下才能实现。

这种奇特的社会体系正随着海汉治理区域的逐渐扩大而向外推行,虽然过程中也曾在民间出现过某些反对的声音,但这些个别的异见人士在强力机构的压制下根本就没翻出过什么浪花——连崖州官府都已经公开站到了海汉这方,可以说目前整个琼南地区根本没有能与海汉抗衡的力量了。

海汉如果真的想要建立地方政权,至少在琼南区域内已经不存在外界的压力,甚至极有可能得到这片区域内数以万计归化民的拥护和支持。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执委会的死忠,特别是那些对大明认同感薄弱的黎苗山民和安南移民,对他们而言执委会就是至少无上的权威,虽然没有独立的国号,但执委会的治下就是一个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海汉民团自成立以来已经向外发动了多次战争,而且一直保持着战无不胜,几乎所有的归化民都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到了胜利所带来的战争红利,这就促使本地民众进一步地拥护执委会的统治权。现在军方每次宣布要对外开战,民间不但没有畏战的情绪,反而会积极地加入到各种备战行动中,为民团出征做好准备,指望着自家将士在战场上的胜利能够带来更多的战争红利。

罗升东相信执委会迟迟不肯自立门户亮出旗号,应该只是在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而已。在这个时机没有到来之前,执委会大概还是将继续以武装商团的面目示人,而武森认为海汉将在未来选择立国,这种猜测在罗升东看来简直就是板上钉钉必定会发生的情况,趁势也就再卖弄一下自己的见识了。

“你们可知执委会为何不自立国号?”罗升东环视三人问道。

武森和阮经文都很快摇了摇头,表示不知,只有阮经贵对此还比较有认识,捻着下巴的胡须应道:“以在下拙见,执委会不愿在此时自立门户,当于大明有关!”

“此话怎讲?”武森不解地问道:“大明军队连我安南都打不过,又岂是这海汉民团的敌手?”

武森说完这话突然想起旁边罗升东的身份,连忙告罪道:“罗兄,在下并无嘲讽之意。”

“无妨。”罗升东满不在乎地摇摇头道:“毕竟这也是事实。阮先生请接着说吧。”

“想海汉虽然发展一帆风顺,但其发展所需的人力、财力,是来自何处?这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据在下所知,目前与海汉商贸交易量最大的对象便是大明,而进入海汉治下的移民当中,大明百姓也站了六成以上,如果选择在大明的国土上自立一国,那就等于是要给大明公开宣战了,打不打得过姑且另说,但与大明相关的贸易和人口输入必然会大受影响,自立一国的弊端也将会很快凸显出来。”阮经贵的分析有理有据,几人都是听得连连点头。

“虽不全中,但也相差不多了。阮先生果然有真本事,难怪以精明著称的施总会挑了你去他身边做事。”罗升东也对阮经贵的推测予以了认同:“若是海汉立下国号,琼州岛必成战场,虽说海汉民团战力强悍,但若是两国开战,届时商贸和移民渠道一封,那海汉的发展势必就会停滞下来,而这就是执委会最不愿面对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