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第394章 受降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103 字 2022-11-06

阮经文点点头,然后回身朝河对岸挥了挥手,这才对钱天敦道:“请贵军过河受降!”

“高桥南!”

“到!”

“带一连过河,收缴武器,控制降兵!”

“是!”

高桥南敬了个军礼,便带着一队民兵过河,开始清剿这支守军的武器,并将投降人员驱赶到一起。这是今次开战以来南越方面第一次出现主动成建制投降的部队,也算是开了民团对外战史的一个先河了。稍后这些俘虏将会被押送到城外,在临时修建的囚禁地进行关押。虽说这些降兵难免会当上一段时间的囚徒,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批俘虏的性命倒是已经保住了。

“阮将军和前两天来和谈的阮先生怎么称呼?”钱天敦察觉到这两人名字似乎有些瓜葛,便趁着清理俘虏的时间饶有兴趣地问道。

“与贵军和谈的便是家兄!”阮经文倒是丝毫没有掩饰,直接便道明了自己与阮经贵的关系。

“你们两兄弟倒是深明大义……嗯,今后会有机会东山再起的。”钱天敦话说到一半,忽然觉得似乎有点嘲讽的意味,赶紧就打住了。

阮经文望了钱天敦一眼,沉声应道:“我兄弟二人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只是不希望徒增杀孽,让这些大好儿郎白白送了性命。此战之后,我兄弟二人必被本地民众当作叛徒,又不可能被北边的朝廷启用,多半连立足之地都保不住!”

“天下之大,只要有本事,哪里去不得?”钱天敦笑道:“你家兄长算是个聪明人,就算在安南待不下去了,也会找到别的出路,实在不行也可以考虑考虑帮我们做事。”

“你我两家本是敌对,如何会用我兄弟二人?钱将军莫拿在下开玩笑了!”阮经文显然并不觉得钱天敦的说法有什么可行性。

“朝代更替,后来者用前朝的降将,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没什么好奇怪的。就像这顺化城被攻下来以后,难道北边的朝廷会把南边的官员统统杀个精光吗?并不会,真杀完了哪去找这么多熟悉地理民情的人来补上空位,绝大多数基层官员还是会被留用的,只是换个老板而已。”钱天敦看阮经文一副听得倒懂不懂的神情,便又点了他一句:“你们兄弟俩要是不姓阮,战后给你们在本地安排个差事也不难。不过考虑到北边朝廷的感受,你们最好还是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去发展。”

钱天敦这番交浅言深的话倒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实实在在地想要拉人入伙。海汉在中南半岛的图谋极大,光是顺化以南就已经规划了岘港、归仁、金兰、头顿四个大型港口,要开发这些地区除了海汉本身的人员之外,同时也需要大量熟知当地地理民情的土著带路党协助才行。而做这种事情的最佳人选,莫过于商人和卸任官员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

南越小朝廷覆灭之后,肯定会有一批官员和与其利益相关的商人被清理出场,以腾出空间让北方的势力介入控场。在海汉看来,这些被清理的人员完全可以择优录用,特别是阮氏家族的相关人员,因为政治原因根本没办法再在安南国内获得发展的机会,这部分人完全就可以拉拢过来为己所用了。像阮经贵、阮经文兄弟这种带路党中的积极分子,钱天敦自然是宁错杀不放过,先灌上一剂迷魂汤再说。至于这么做能收到多少的效果,钱天敦就不会操这个心了,毕竟他的主业是打仗,收编投降人员这种事情应该由管政工的人去负责,他管得太多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受降总算告一段落,好在整个过程非常平顺,收缴武器,集中投降士兵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太过安静以至于附近的南越守军都没有发现这边出了问题。

这让钱天敦对阮经文的观感又提升了几分,像这种主动投降肯定不可能提前告知部下,以免走漏了风声,如果不是对自己的部属有绝对的控制力,这受降的过程大概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完成,由此看得出这个阮经文应该还是有点能力的。

“这是南越带路党啊!”在座的几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都是闪过了同样的念头。

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只要不是傻子,基本都能看明白形势的走向了。在海汉人的坚船利炮猛攻之下,南越小朝廷已经岌岌可危,而且连求和的可能性都早已失去。即便这次能扛住了海汉人的和北越宿敌的夹攻,那下次呢?海汉人平均半年就要发动一波大的攻势,而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不够南越疗伤,不管是军力还是财力都早已告急,之所以能撑到现在还没有崩盘,其实也只是因为大部分人根本没有退路,只能作困兽之斗。

身在底层的普通民众和军人都没有自主的选择权,他们只能听命于高层掌权者的摆布,就算想逃离这个战场也无路可走。而某些处于权力金字塔中上层的人士,手上却还有可以打出的保命牌。虽然现在跳出来当带路党似乎时机稍稍有些晚了,但倒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成事的希望。至少在阮经贵看来,这事还是能拿出来跟海汉人谈一谈条件的。

阮经贵虽然没有官身,但他去年曾经肩负和谈使命去过海汉人的大本营三亚,与海汉人有过较为深入的接触,回来之后在南越就算是数一数二的“海汉问题专家”了,因此他的看法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阮经贵认为,海汉民团的战力的确强悍,非如今的南越军队可匹敌,但以他在三亚的经历见闻来看,如此强悍的战力也是巨大的投入所换来的,完完全全就是用银子堆出来的一支天兵。

这支部队的优点固然突出,但短板也同样明显,投入太大以至于海汉人没办法将其规模扩大化,维持跨海作战所需耗费的资源更是巨大。这也正好解释了前两次海汉人跨海到南越作战,为何要在取得胜势的情况下主动收兵——如果不撤军继续打下去,海汉人恐怕很难再用缴获的财富来平衡这支部队在海外的作战消耗。

阮经贵认为这次海汉发兵攻打顺化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海汉人这次出兵的规模远超前两次,其作战的消耗也必然更大。以海汉人的作战方式,多打一天仗大概就意味着多出上万两银子的消耗,而这还没有计算人员在战争中的损耗,如果能够以某些条件换取早一点结束这场战事,阮经贵觉得海汉人应该也是乐见其成的。

阮经贵在说出真实意图之前,还特地确认了一下海汉人有没有议和的念头,而颜楚杰不留余地的回答反倒是让他放下心来。如果海汉人愿意为了钱财议和,那么他也没有必要把手上的牌全都亮出来了。

不过对于海汉一方来说,是否要选择跟带路党合作,需要考虑的条件还不仅仅是减少物资消耗或者人员损耗,更重要的还是这种选择是否会对战后的安南局势带来不利影响,是否会干扰到海汉对中南半岛的战略意图实施。颜楚杰沉吟片刻之后才应道:“阮先生所说的阮氏一族,是指全族还是一部分人?”

从1558年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出镇顺化,阮氏一族便开始在安南国南部地区经营自己的势力。1593年到1600年期间,阮潢与当时把控朝政的“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郑松闹翻,自行派兵把守广南,不再听从北边升龙府朝廷的命令。尽管阮潢后来将女儿嫁给了郑松之子,现今北越政权的实际掌权者郑梉,两家结成姻亲,但郑阮对峙的局面其实已经在这个时候形成了。

阮潢在1613年的时候已经过世,如今南方的实际统治权掌握在他儿子仁国公阮福源手中。前一阵海汉战船在顺化外海抓获的南越使者阮朱,便是阮福源堂弟阮通的儿子。而阮经贵本人,也是阮氏的旁系子弟,虽然没有进入官场发展,但在南越地区仍然也算是特权阶级的一员了。在海汉一方看来,一直与己方做对的南越死硬派当然是以阮氏为首,而阮经贵现在所代表的投降派带路党,不出意外应该同样也是阮氏的族人,这一个家族中的两个派系,应该还是需要区别对待才行。

阮经贵听颜楚杰这么一问,便知道这事有门了,不过他还是存着讨价还价的心思反问道:“颜将军可否明言,全族如何?一部分人又如何?”

“很简单,要是全族就没得谈,一部分人还可以商量。”目前海汉一方占据胜势,颜楚杰也不怕把话给挑明了说:“你们跟北边打了这么久的仗,最终总得有人出来背罪名。想统统得到赦免是不可能的,最后一次机会在五个月之前就已经给过你们了。至于你们家族中有人愿意投诚,协助我军拿下顺化城,那我们也将视其表现,在战后给予一定的照顾。”

阮经贵连忙追问道:“颜将军可否说得详细一点?”

“性命、家产可以保下来,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颜楚杰并没有兴趣跟阮经贵慢慢讨价还价,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解决方案。

目前阮氏家族几乎控制了南越地区的政治、军事、商贸、文教等各个方面,即便让阮氏家族中的一部分人躲过这场灭顶之灾,海汉也绝对不会坐视他们在战后继续把控这些领域。

“那就如颜将军所说,一言为定!”阮经贵其实也很担心颜楚杰反悔,赶紧把事情敲定下来。

“行了,先谈正事,你们的人大概怎么个带路……哦不对,协助我军拿下顺化城?”颜楚杰摆摆手,示意阮经贵赶紧亮出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