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第352章 对抗与合作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55 字 2022-11-06

“葡萄牙人想在胜利港建商站?这是好事啊,只要遵守我们制定的游戏规则,让他们来就是了。当然,别忘了收钱。”施耐德笑着应道。对于外来的商户想要在胜利港建立商站这种事,施耐德一向都是一力促成,何况商务部门也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掌握了西方航路的合作伙伴。

作为拥有大量跨时代黑科技的穿越集团,生产的商品如果只能卖到大明境内,那就实在太浪费了,遥远的西方国家同样也是商务部门预定的目标客户。特别是一些利润丰厚的产品,如丝织品、瓷器、蔗糖以及永远不用担心销路的军火,都是可以向西方国家大举贩卖的硬通货。然而目前限制了这种贸易的并非穿越集团的自身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而是无边无尽的大海。

穿越集团中的确拥有一些类似王汤姆这样的航海专家,但整个海运业的实力还是偏弱,甚至比不了许心素这样的大明海商。目前海运部下属比较稳定的航线,也仅仅就只有胜利港去往黑土港、广州的两条而已,至于更远的地方,则根本就还只停留在纸面计划的程度。

从亚洲到欧洲,要通过万里的海上航程,单程耗时就要超过半年以上,对于这种长途航行,穿越集团在今后的几年里恐怕都没有实力去完成,也不太可能把有限的精英人员投入开辟远洋航路的任务中,毕竟穿越集团的主要发展区域,仍然是集中在远东及南亚地区。因此开拓西方市场这个任务,执委会一直都是希望能找到合作伙伴来进行——就如同与“福瑞丰”合作开辟大明市场一样的原理。

对于恩里克所提出的请求,执委们也难得一致地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民团军在安南对葡萄牙人手下留情,这本来就是执委会事前作出的决定,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手段表达出己方的“善意”,恩威并施的同时让葡萄牙人意识到他们在寻找合作伙伴这个方面所犯过的错误。而恩里克现在显然已经是想到了这一点,并且正在设法进行补救。

就在民团军回到胜利港的第二天,恩里克便匆匆离开了胜利港赶回澳门,他需要尽快地向理事会报告自己在胜利港的所见所闻,并且将安南最新的形势变化告知理事会。

而恩里克离开胜利港的当天,这里也迎来了第一批由李家庄在广州附近招募而来的大明移民,共计七百余人,月内还将有近千人到港。

这个时候距离民团在李家庄作战,敲定建立移民转运站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之所以拖了这么久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要在当地修建大量的移民临时居所和相应的生活设施,而当地招募的民工工作效率显然无法与胜利港的归化民相提并论,导致工期一延再延。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家与广东一把手李逢节公开决裂,当时受到广州官府的有意压制,甚至连剿灭匪首廖大鼻这样的功劳都没有得到公开嘉奖。为了不给官府找茬的借口,李家并没有急于公开招募流民,直到近期李逢节终于如海汉人所说的那样下了台,刑部右侍郎王尊德接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家才终于亮出招牌,招募移民去琼州岛垦荒。

由于事前早就得到了宁崎等人的“指点”,李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开始在王尊德那边烧冷灶,而这种举动显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尊德一上位,便对前任一直缄默不提的李家庄之战补发了官方嘉奖令,并在嘉奖令当中称赞李家“为国为民,忠心可鉴,勇气可嘉,当为两广士绅楷模”。对于李家主动提出以工代赈,负担全部费用,招募广东境内的受灾难民和无业游民到琼州岛开荒一事,王尊德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一路大开绿灯,允许李家派人到省内各州县进行公开的招募。

这样一来,李家的招募活动无疑就有了官方的背书,在进行当中就有了更高的公信力。李家在各个州县的招募活动都有官方的衙役出面维持秩序,甚至还有崖州官府开具的公文,证明李家的招募活动是有当地官府的政策支持,民众不用担心自己会被装船卖到南洋去当猪仔。

而官方由此也找到了解决积弊多年灾民问题的一条新途径,将这些无衣无食的灾民装船送到偏远的崖州去,让他们到当地开荒做工,一应衣食用度都有李家负责供应,地方官府再也不用担心流民为了生存而造反生事了。至于说这些移民在当地开垦出的田地究竟是属于他们自己还是李家,还是别的什么地主,王大人可并不会关心那么多,治下太平就是最大的政绩,土地归属方面的问题,自然会由当地官府去负责处理。

番禺县的李家庄目前已经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三千名临时居民的移民转运点,并且重新修整了码头,以便能让更多的移民船同时停靠到这里。按照事前的约定,这笔费用全部由穿越集团负责承担,算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光是修建这个转运点以及准备招募所需的各种物资、人手,就花出去了万两白银,而五到八月期间运往当地的大米更是达数十吨之多,衣物三千多套,还在广州采购了大量的药品和生活物资,说起来民政部在建立这个转运点上也算是下了血本。

根据南越官方统计的数字,会安之乱中死去的民众超过三千人,而在战乱中逃离会安的本地居民则超过了三万人。但在这个死亡数字当中,直接被海汉民团军所杀的其实不满千人,反倒是战后的暴乱中死的人更多。当然南越官府不会公布这种内幕,这个黑锅只能由入侵者海汉人来背。

死亡人数相对比较容易统计一些,但财产上的损失就难以计算了。海汉人搜刮并带走了本地的大部分财物,逃难的民众也带走了一部分,之后的暴乱中,数千暴民劫掠瓜分了剩下的残羹。

对于南越朝廷来说,会安城死了多少人,被劫掠的财物究竟价值多少,这都不是事情的重点。会安被毁之后,相应出现的财政窟窿要如何填补,今后要如何应对来自海上的打击,才是执掌朝政的权贵们真正感到头疼的事情。

当南越朝廷为会安之乱而一片震惊的时候,远征会安的船队已经分别回到了黑土港和胜利港。与出发时有所不同,船队的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这其中有大量被民团军以战利品名义缴获的海船,也有一部分是属于跟随民团军撤离会安的华商。

会安到珠江口的航程超过500海里,仓促逃离会安的华商大多都没能在船上准备足够的补给物资,因此跟随海汉战船撤离会安的华商,几乎都选择了到胜利港休整补给——顺便也看看海汉人一直不懈余力宣传的地方到底是不是有他们鼓吹的那么好。

执委会对于这批人的到来也相当重视,并在接到电报之前就进行了相应的接待准备。这些华商对东南亚的海贸状况都较为熟悉,有不少人在满剌加等地还有贸易关系存在,这都是商务部门所需的资源。而这次民团军归来之后的总结报告会,大概也是有史以来气氛最为轻松的一次。

“……在会安战斗中缴获的现银约十七万六千四百两,金八千三百两,生铁七十二吨,铜四十四吨,各种珠宝玉石若干,价值需要详细鉴定之后才能统计。另外缴获瓷器一万四千余件,各种香料共近二十吨,象牙四百七十根,各种动物毛皮一千三百余张……”

仅仅是念战利品的清单,王汤姆就足足用了有一刻钟。这次在会安的缴获实在太丰厚,以至于离开时因为舱位有限,不得不放弃了部分价值不够高的物资,比如稻米之类的粮食。战利品的总体价值,还需要花费一些时日才能统计出具体数目,但仅就纸面上的物资统计来推算,七八十万元肯定是有的。民团军对外的军事行动搞了好几次,每次都有不小的收获,但这次的收获肯定是最多的,经济上的收益甚至已经超过了前几次行动的总和。

当然了,执委们兴奋之余,倒也没有忘记采取这次行动的初衷是为了在战略层面上打击南越,摧毁其外贸事业。所有人耐心地等待王汤姆念完战利品清单之后,陶东来才清清嗓子道:“这次的战利品多到船装不完,这下大伙儿也不用担心打仗会亏本了。”

众人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陶东来接着说道:“缴获的物资,先交给相关部门进行清点,该折现的折现,该变卖的变卖,统计好数据之后,按我们事前定好的比例,由财政部划拨给军委。汤姆,你认为这一战之后,会安当地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很难。”王汤姆果断地摇了摇头道:“我们摧毁的可不仅仅是会安城,还有南越人的信念。他们应该很清楚,就算能重建会安城,也无法阻止我们再次摧毁它。不管是华商还是葡萄牙人,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大概都不会对会安再存有什么妄想了。”

“只要葡萄牙人断绝了对南越的军事援助,此消彼长,顶多一年的时间,北越就可以南下剿灭阮氏了。”颜楚杰对于安南内战双方的军事实力非常清楚,立刻便补充道:“即便要重建会安,那也得等到安南内战结束,让北越朝廷把会安交到我们手上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