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第324章 进修生的军训安排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71 字 2022-11-06

良好的伙食条件提高了民兵们的身体素质,而只有身体素质达到一定水准之后,才能承担起海汉民团日常的训练强度。也正是有了这样长期而频繁的训练之后,习惯握锄头、抓渔网的手才能牢牢地掌好枪杆子,海汉民团才会拥有超出同时代军队的战斗力。而外来学员过去所接受的训练强度,远远不能与海汉民团真正的训练水平相比,因此在来到这里参加进修班之后很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

军方并不害怕这些练兵之法被外来学员们学走之后,未来将会给穿越集团带来威胁,因为这些办法并不深奥,只要练过兵的人都懂,但限于客观条件,却没什么人能够将其投入到实际操作当中。精兵路线所需的花费极大,大到传统的农业社会甚至无法负担的地步,想要在穿越集团控制区之外的地方推广这套练兵方法,将很难取得与海汉民团类似的成效。例如北越这样拥有一国之力的政权,如果想要完全照搬海汉民团的成军方式,并达到同等的战斗力,那能养得起的规模也不会超过万人——这是军方与商务、农业、民政等部门综合讨论之后所得出的结果。

当然这个结果还是假设北越能够一直都能得到穿越集团全力支持的情况之下,如果某个时候穿越集团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中断了对北越的支持,那么北越所谓的新式军队所能维持的战斗力就会直线下滑。就算北越有规模惊人的新式军队,也无法对穿越集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威胁。

至于另外两个临时性质的盟友,在获得海汉军方支持的力度上也会有所区别。福建那边的战况,目前军方并不打算直接介入,所以依然会以提供武器为主,至于军事训练方面,许心素集团能从胜利港获得的支持恐怕在一段时期内还比不上李家民团。

在与“福瑞丰”联合成立了“金盾保安”这个机构之后,李家民团也从地方团练逐步转移角色,成为了类似于护镖队性质的私人武装组织。当然为了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李家民团的武装水平是没有对外进行宣扬的——尽管已经有不少人知道这支民团装备了大量的火枪,但已经收到好处的地方官府显然也没打算要多管闲事。

“金盾保安”的组建和成立,是来自于执委会对大陆地区的攻略构想,说白了就是一颗前期布局的棋子。作为“海汉银行”及海汉驻广办的联营单位,“金盾保安”的业务量基本是不用发愁的,因此在机构成立之后,李家民团作为护运力量立刻就进行了扩编,将原本百余人的规模迅速扩张了一倍多,并且还选派了得力人员到胜利港进修。

李家民团的军事顾问和列装的武器,基本都是来自于海汉一方,因此军方也有极大的意愿将其打造为海汉在大陆地区的一支可用武装力量。就算达到不到海汉民团的实力,至少也要训练成预备役民兵的水准,必要时能够配合驻广办或者海汉民团执行军事任务。

相比另外两家盟友,李家所获得的信任度显然是最高的,这当然也与他们现在跟穿越集团之间深深的利益纠葛分不开。整个广州府地区,提起海汉能够联想到的第一个对象便是“福瑞丰”的李家,现在双方已经从最初的贸易合作,逐步变成了同穿一条裤子的好基友。对于穿越集团在大陆开展的各种措施,不管是商贸方面还是跟军事沾边,李家的配合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家已经算是穿越集团大陆攻略的合伙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贸易的层面上了。

但作为海汉民团的军训营总教官,古卫对于这其中的利益瓜葛并没有颜楚杰认识得那么透彻,对他来说进修的学员就要一视同仁,如果达不到训练要求,那就可以早点滚蛋了。因此对于颜楚杰的说法,古卫也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主动转移了话题:“你们俩蹲房里也商量一晚上了,究竟拿出个章程没有?”

王汤姆和颜楚杰对视一眼,都缓缓地摇了摇头。

王汤姆道:“主要是还是不确定的风险太多,补给、防御、人员配置,能让执委会挑刺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如果拿出一个不够完善的提案,被执委会枪毙的可能性至少是八成以上。”颜楚杰很冷静地分析道:“何况这个项目基本是只进不出,没有什么直接的红利可言,反而是要不断地拿钱去填,如果我是执委也很难说服自己通过这样一个提案。”

王汤姆和颜楚杰所说的“提案”,也是最近重新被提出的一个军事行动方案,即通过驻军的方式,在珠江口建立起海上据点,以确保广州至胜利港航道的关键节点安全性,顺便也为下一步控制珠江口水域打下一个基础。这个计划其实早在半年之前就由第二批派驻到驻广办的军方人员萧良和虞尧提出过,但当时根本没有拿到执委会上进行讨论,在军警部内部就直接被否决掉了。这倒并不是因为这个计划没有实际操作的价值,而是以穿越集团当时的实力,想要实现这个计划的难度太大,军方高层很理智地没有将计划书交到执委会去,避免了一次无谓的打脸。

由于北越高层对海汉人的军援措施曾经心存忌惮,当初设立涂山训练营的时候,双方便约定了海汉的军事顾问只传授作战相关的战术,而不干涉北越新军的日常训练和部队编制问题。因此冯安楠、穆夏柏等人在涂山训练营当教官的时候,对于北越新军的训练也就仅仅只是停留在战术层面而已,军纪军规方面并没有对其做任何硬性规定。也好在北越方面挑选受训部队的标准比较高,基本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最终在战场上的表现算是相当不错。这也给了郑廷这样的北越军官一种错觉,认为只要装备了先进的武器,北越军队其实与海汉民团的战斗力是差不多的。

对于海汉民团的战斗力认识,绝大多数的北越军人仍然只停留在坚船利炮的层面上,认为这不过是一帮装备了先进武器的民兵而已。真正有料的,应当只有那些喜欢穿着花绿短衫的海汉军官。郑廷在此之前也有类似的看法,不过在胜利港军校进修第一天,这种看法似乎就已经暴露了局限性。海汉民团对于军纪军规的要求,可是要大大地强于北越军中,以至于连郑廷这样的军中精英都感到难以适应。

但面对这个海汉军官生的傲慢,郑廷还是忍不了这口气,冷哼了一声道:“能不能打,那还是要亲自上过手才知道,在下可从未听说过能在战场上靠着嘴皮子把敌人给打败的!”

小个子军官生也冷笑道:“想上手还不容易,随时奉陪!”嘴里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开始解开上衣的扣子。

营房里的众人见状,不但没人上前劝解,反而纷纷起哄。所有人都很想看看,北越的军中精英对上海汉民团军官生到底谁更厉害。

在众人的鼓噪簇拥之下,两人来到营房外的空地上,准备要切磋切磋真本事。郑廷还是依足了规矩,抱拳道:“在下安南护郑廷!”

小个子军官也还礼抱拳道:“在下黑土港独立营一连三排副排长高桥南!”

这个心高气傲的民团军官生,就是这次在安南远征中崭露头角的归化民军官高桥南。凭借着作战勇猛荣立个人三等功及集体二等功双重荣誉,高桥南也顺利地从中士被提拔为上士,并且由之前的班长升任为副排长。等黑土港独立营的正式编制完成人员补充,高桥南也差不多会学成结业,届时有极大的希望由副转正升为排长,而这样的升迁速度在民团中绝对算是佼佼者。

就在部分民兵连朝着敌人开枪都还有点战战兢兢的时候,高桥南已经能做到连斩数人而毫无惊惧之色的地步。相比民团中其他参军入伍不过一年时间的战友们,高桥南拥有一个极大的个人优势,便是他早先的武士出身,个人武技和格斗厮杀的经验都大大强于平民出身的一般民兵,这也是他能在安南战役中直接杀敌数超过二十人,获得上司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海汉民团现有的编制中,因为兵源基本是以本地普通民众为主,带艺投军的人员并不多见,像高桥南这样有准军人资历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民团当中也显得特别地突出。而高桥南在跟着钱天敦去了黑土港之后,也从上司那里学到了一些后世军队中使用的实战搏击术,个人的战力更胜以往。而这种个人实力的提升也让高桥南对海汉军事力量的崇拜更加坚定不移,甚至可以说有些狂热。

对于军校中出现的这些外来进修生,高桥南是打心底有一种优越感存在的,毕竟出身于海汉民团才是正统,而其他地方来的这些学员不过是拜师学艺的寄读生。所以当他听到郑廷开口抱怨海汉军规太严,便忍不住要驳斥一下这个坐井观天的北越军官。而对方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于是高桥南秉承着“能打就不要吵”的军营规则,主动提出了实战定高下的办法。

虽然参与者与围观者都是热情高涨,但这场切磋的过程却是乏善可陈。郑廷在个人战力上的表现远不如他平时那么高冷,毕竟他从入伍之初就是被当作指挥官在进行培养,而非直接参与厮杀的战士。跟高桥南这种格斗搏杀经验丰富的对手一交手,便暴露出个人能力上的差距。

高桥南直接用上了钱天敦传授给他的擒拿术,两三个会合就拿住了郑廷的臂关节,将他右臂反扭到身后,重重地压到了地面上。整套动作轻车熟路,郑廷基本连挣扎的空隙都没有找到便被高桥南控制住。

“动作不错啊!”不知什么时候,训练营主管古卫也出现在了这里。随着他一声称赞,现场立刻变得一片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