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第317章 琼联发挂牌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99 字 2022-11-06

首先行动的便是商团的这帮人,除了个别商家之外,他们大多对海汉人的军力展示并没有进一步的兴趣——在此之前陶东来所说的那一番关于各种海汉秘技的发言,才是让他们在这半天里牵肠挂肚的唯一原因。虽然陶东来也说了明天会有一个专门的说明会,但谁知道海汉人这对外招生会不会有什么特殊条件?有没有先来后到?是不是有名额限制?这些项目的回报周期本来就长得惊人,一步慢步步慢,谁也不愿意从一开始就落在其他人后面,因此这边的颁奖礼刚宣布结束,一大群商团的人就围住了陶东来。

当然也有少数比较机灵,熟悉海汉机构体制的人,赶紧溜下船去找宁崎了——陶东来先前可是说了,这入学的事情都是由宁先生负责。与其在陶东来这里浪费时间,倒不如赶紧去找正主,说不定还能办个优先打个折什么的。

崖州官方团本来也想找陶东来再谈谈关于民团兵顶替卫所军空额的事情,可看到陶东来被富商们里三层外三层围在当中,两位父母官只能暂时先放弃了这个打算。

至于北越使团的目标则有所不同,郑柞的目标是找颜楚杰,他实在很想立刻就知道海汉的这套军功计算方式究竟有什么奥妙。另外关于海汉军方在南越地区的破袭战战果,在之前他所得到的报告中也并没有过多提到,郑柞对此非常上心,希望能从海汉军方得到进一步的详细消息——如果能有南越在争江以南地区的兵力部署状况就最好不过了。

当晚的胜利港可谓是开埠以来少有的热闹,港口商务区内的几家饭馆酒店全都爆满,各种各样的宴请活动从下午五点左右就拉开了序幕。外贸部门宴请股东考察团、执委会宴请崖州高官、军委宴请北越考察团,以及各个单位的一周年庆聚餐活动等等,简直是胜利港社交圈子的大融合,一部分海汉头面人物不得不游走于各桌甚至是各店之间来回应酬。这天夜里喝倒了多少人,达成了多少口头协议,恐怕连当事人都记不太清楚。

四月五日上午,一帮子睡眼稀松的富商来到港口商务区,出席“琼联发”的挂牌仪式。在海汉一方的坚持之下,最终股东们还是服了软,决定把“琼联发”的总部设置在胜利港而非广州——据说这一妥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陶东来和施耐德昨晚在酒桌上奋战出来的战果。

当然执委会并没有把这当作一个临时的决定,而是早就计划好的结果,商务区里为此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划好地盘开始施工。如今虽然只建好了外围的大门和围墙,但至少走走流程举行挂牌仪式是够用了。

考虑到“琼联发”拥有的股东数目和未来所将涉及到的经营范围,商务区划出来修建“琼联发”办公区的这块地皮面积达到了二十亩之多,也是目前在胜利港投资生意的“外商”中获得地皮面积最大的一块。

在这个面积超过一万平米的大院子里,将来会按照后世公司的组织架构,设置销售、生产、行政、财务、采购、人力、项目运营等多个科室,预计日常在此工作的人员至少会在百人以上。这其中的一部分关键职位由穿越众出任,而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将由各家股东选派,并会在胜利港接受短期的上岗培训。公司每年四月会在胜利港召开一次年会,公布当年的经营状况并对经营项目的盈利进行分红。

至于公司的新开发项目,则将通过书面说明文件的形式,送抵股东们在广州的住址。一部分比较重要的项目,还会在驻广办下属的“琼联发”广州机构进行专门的项目说明会,以便让股东们决定是否对单个项目进行投资。

因为目前“琼联发”的办公区仍然还只是四面围墙围起来的一个空架子,内部的房屋正处于修建阶段,因此整个挂牌仪式非常简单,就是一阵鞭炮炸完之后,挂上牌匾了事。不过看到海汉人划了这么大片地出来建“琼联发”的办公区,股东们还是对此表示了满意,毕竟在这里建房的经费,也是算进了“琼联发”的资产之中,现在看来海汉人至少没有在这上面打折扣捞油水。

办公区没有建完,并不会影响“琼联发”开始正式运作。事实上在这次造访胜利港期间,股东们便会一起敲定前期的数个开发项目,并针对这些项目进行单独募股。换言之,股东们最开始拿出来存到海汉银行的一万两银子其实只是门票,拿到门票之后,他们才能有资格在“琼联发”的开发项目中进行投资。至于说投哪个项目不投哪个项目,各个股东就有自行选择的权力了。

在人情关系这方面,于铁柱的确有他自己所独有的一点优势。他本身就是第一批被纳入海汉归化民体系的榆林渔民,同时也是第一批加入海汉民团的民兵,“从龙”的资历还是比较深的,加上他还有一个已经在海汉体系里混到归化民干部级别的叔叔于大山——以于大山在海汉首长群体中的人脉,要打听军校这件事并不会很难。

果然于大山没有让他失望,从执委会的宁先生那里打探到了一些内情——这当然也是宁崎在得到军方首肯之后有意识向民间放出的一点风声。

于铁柱所得到的内幕消息是,军方有意在目前针对普通民兵的识字扫盲夜校之外,开设专门培训基层军官的教育机构,今后凡是要提拔到连排级指挥官的民兵,都必须先在这个机构里接受一段时间的军事理论培训。而首批入学的归化民基层军官人选,将全部来自前次安南战役中的表现突出者。

于铁柱所在的班在安南战役中战死两人重伤两人,就连他自己也在与南越军的搏杀中受了轻伤,但仍圆满地完成了联军指挥部下达的战斗任务,因此才会被授予了个人三等功。以他的从军资历,又获得了第一批军校进修名额的奖励,基本就可以确定日后的归化民军官升迁名单中,肯定少不了他于铁柱的名字了。

第二名立功人员的名字被念到的时候,在围观的民众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惊叹声,因为这人并非崖州本地的归化民,甚至连明人都不是——黑土港特战连三排一班班长高桥南。

虽然近期才来到胜利港定居的归化民大多都不认识高桥南是谁,但早期的“元老级”归化民却十有八九都认识这个从劳改营走出来的倭寇头子。当时那一批被俘虏的海盗中有好些日本浪人,不过最终就只有高桥南一个人成功翻身,不但加入了海汉民团,而且还很快得到钱天敦的提拔,被他作为亲兵带去了黑土港。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倭寇头子再次出现在胜利港的时候,已经是剃掉了武士月代头,穿着一身灰色军服的民团军官,而且还因其在安南战役中立下的战功而获得军方嘉奖。

高桥南所在的特战连在安南战役中承担了主要的敌后侦察和破袭战任务,而作为班长的高桥南几乎是在每一场战斗中都冲杀在第一线。当然除了英勇之外,高桥南个人的战力也的确不凡,在争江侦察抓俘虏的时候,他带着部下一口气追出七八里地,并且在打斗中当场斩杀多人,得到了穿越众军官们的一致好评。整个战役打完,高桥南个人的直接杀敌数超过二十人,在归化民战士中绝对算是佼佼者,虽然民团的军功并不以杀敌数目来计算,但他的表现在钱天敦上报到军警部之后,还是赢得了军方高层的认可,认为有必要在黑土港的民团中也树立一个战斗英雄的形象。

至于说高桥南的倭寇出身,军方倒不是特别在意——他第一次露面就成了俘虏,基本上没有给穿越集团造成过直接的损失。而且这家伙脑子一根筋,一有机会就向执委会表忠心,一副随时都可以为执委会切腹的架势,忠诚度甚至比绝大多数归化民更高,属于值得重用的对象。

也只有任亮、钱天敦这种跟他比较熟悉的人,才知道这家伙并不是纯粹的一根筋,而是很懂得审时度势的人。高桥南很清楚自己的出身问题,血脉也不是与海汉人同祖同宗的明人,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或手艺,想要在海汉这个体制里好好混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为执委会卖命——如同他当初在日本时所做的那样,成为掌权者手中的一把快刀。他在被俘之后的一切表现,其实都是为了能为自己争取到在战场上表现能力的机会,而他也的确抓住了机会,做到了这一点。

不过任亮和钱天敦并不忌惮高桥南的这点小聪明,反而是替他向军方和执委会背书,希望能给予他更多的机会。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像高桥南这么听从命令、懂得厉害、知道进退又有真本事的军人,在归化民中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是难得的人才,如果让他湮没在大众之中就实在太可惜了。

与于铁柱完全一样,高桥南所获得奖励的也是荣立个人三等功、中士升迁为上士,以及军校进修的待遇。按照军方的安排,高桥南将和于铁柱等一批归化民基层军官,以及这次特地从外地赶来胜利港的北越军官郑廷,李家民团的教头等等外籍学员,一起在胜利港的军校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理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