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第260章 介入还是不介入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23 字 2022-11-06

“去会安经商的中国商人很多,我们要找一两个出来应该很容易。”宁崎想了想道:“那位跑海跑了多年的詹掌柜,很可能就去过会安港,回头可以找他了解一下情况。另外还可以拜托一下驻广办,广州那边的消息渠道应该更多一些。”

“好吧,会安的事先放到一边,回到正题上。”陶东来重新整理话题:“不管是哪个国家在对南越政权提供军事支持,我们目前都不宜直接与其为敌,毕竟我们的海上力量还相当有限,不应急于给自己树立对手。”

对此与会者都表示赞同,不管是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在东亚地区的海上实力都要大大强于现在的穿越集团,一旦正面交锋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集团海运航线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未来与西方国家的正常邦交和贸易造成负面作用。要驱逐中南半岛上的西方势力,主要还得依靠扶持利益代理人来完成。

“不能直接跟洋鬼子开干,那就只能指望北越军队了?我不看好这支连军训都没完成的军队能在战场上打出什么成绩,说不定他们还干不过南越那支已经成军的火器部队。”颜楚杰对于安南战局走势相当不看好。

“我们最好祈祷不要出现那样的情况,北越政权不见得有耐心再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训练第二支部队了。”施耐德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可是军购大客户,我们必须得设法维持他们的军力优势才行,多打几次胜仗他们才会有兴趣向我们购买更多的武器。”

“怎么打赢?难道派我们的民兵去参战吗?别忘了我们的民兵也没什么战斗力可言,军龄最长的才不过半年时间而已,半年之间他们都还仅仅只是渔民和农民而已!”顾凯听着风头不对,立刻出声反对。

“我们能够调动的民兵数量充其量也就几百人,哪怕武器先进,但这么点人在几万人的战斗中能起到多大作用?”蒙贺对此也提出了质疑。

“伊拉克的恐怖分子只需八百人就能打得三万正规军屁滚尿流,那还是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场上的战斗并不是士兵数量的比拼,装备水平、战斗意志、战术运用、临场指挥,有很多能够影响战局结果的因素。如果看看纸面数据就能预料出结果,那我们也不用发展了,直接找大明朝廷归顺算了。”颜楚杰立刻对这两个反对派进行了反击。

“伊拉克是伊拉克,我们现在可是在17世纪!半年就训练了这么几百号兵,要是派出去打没了,我们能保证接下来的空窗期不会出事吗?”蒙贺不服气地反驳道。

“军队不上战场就永远谈不上实际战斗力,不拉出去打打,以后怎么出去开疆拓土?键盘军事家永远就只会动动嘴皮子,真正的军事家哪个不是经过战争洗礼才脱颖而出的?”颜楚杰也是毫不相让。

“战场距离大本营这么远,怎么保证作战补给和部队的机动力?”

“就隔了个海湾,这才几百公里?那以后攻略大陆怎么办?是不是需要执委会跟着部队到一线督战才行?”

眼看着讨论开始趋于混乱,陶东来赶紧站出来平息事态:“好了好了,看来我们先得进行一次表决才行。大家都仔细考虑一下,如果安南内战战局在近期内没有好转,那我们是否需要直接介入。先表决这件事,我们才能继续讨论接下来的应对措施。”

陶东来说了这话之后,众人才平静下来,重新开始思考安南战局对穿越集团的影响,以及军事介入安南战局的可行性。

北越郑氏倒也没有不切实际地指望海汉方面派出武装部队帮自己打仗,而是希望能够提前结束现在这批士兵的训练,将其派上前线顶住南越阮氏的这一波攻势。

郑氏方面认为,这批士兵在训练营已经接受了差不多两个月的军事技能培训,使用的武器是当下最“先进”的海汉火器,战斗力至少比临时募集的农兵要强出很多倍,就算不能击溃敌军主力,但至少能够迟滞一下对方的攻势,让己方能有时间在后方组织起防线和反击力量。

郑氏这种想当然的念头自然没有得到海汉军事顾问的赞同。冯安楠向郑氏派来的特使指出,这支部队的训练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火器部队的作战要求,派上战场所能发挥的实际战力恐怕达不到郑氏的期望值。而且海汉方面为其设计的战术中还需要与长矛兵进行合练,但目前训练营中的受训士兵都是以火器部队为主体,与长矛兵的合练根本就还没开始,这将大大降低这支部队的防御能力。就算北越采购的火绳枪都配上了刺刀,具备一定的自卫能力,但用身价昂贵的火枪兵跟对手玩贴身肉搏,那对北越方面可是很吃亏的一种选择。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支部队的机动能力。根据郑氏所提供的资料,目前的主要交战区在后世的河静省永安港一带,北越军队依靠着当地的险要地形勉强守住了防线,但在目前的不利条件之下,能够守住多久就不好说了。安南国内河道密布,中部地区交战地带更是有无数的山川纵横交错,陆地交通条件十分恶劣,严重依赖后勤补给的火器部队要在这种环境下作战,难度甚至比当初南下讨伐的元军和明军还大——至少那两支部队中还有大量的马匹可用于辎重。而北越军队可没那么多的马用,顶多能配些牛车就算不错了。

军事顾问们简单测算了一下,从涂山半岛到现在的交战区,陆上距离达400公里,考虑到行军途中的地理状况,这条路要靠双脚丈量下来恐怕得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才够。如果要带上火炮,那么至少还要增加三分之一的行军时间才行。等这支疲惫之师经过漫长的行军抵达交战区的时候,那边会发生什么样的形势变化很不好预计,这种长途行军简直就是不负责任的冒险。

但郑氏方面显然是把这支部队当成了救命稻草,虽然军事顾问列举出了种种弊端,对方仍然坚持要提前让这支部队结束训练踏上战场。不得已之下,钱天敦也从黑土港赶到涂山半岛参与会谈。在他的反复盘问之下,郑氏的使者终于吐露了一个重要情况——这次军事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南越阮氏的部队中也出现了一支使用火器的部队。与其交战的北越部队都无法承受一边倒的杀戮,于是只能选择撤退。北越军队这一撤简直停不下来,从广治一口气北退了近三百里才站住了脚跟重新组织防线。

钱天敦所披露的这个信息让台下传来了一片惊叹声。虽然执委会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西方势力会在近期逐步渗透到安南国内,但看样子他们进入中南半岛的时间和进度都比执委会所预料的更快,而且直接就对南越政权提供了军事支持。既然南越方面都已经出现了火器部队,并且借此取得了一定的战局优势,那就难怪郑氏会急吼吼地想要把这支尚未形成战斗力的新军拉上战场了。

目前在钱天敦的坚持之下,北越方面还并没有对这支新军发出调令,但如果战局走势继续对北越不利,那么这支新军被调去南面跟南越的火器部队硬碰硬也只是时间问题。钱天敦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提醒执委会要重视安南国内的战局变化和政治动向,北越郑氏的败退和西方势力的介入,无论哪一个都会极大地影响到穿越集团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布局。而是否要对北越提供进一步的军事援助,钱天敦也提请执委会召开一次专项讨论会尽快作出决议。

在爆出了这个令人震惊消息之后,一部分人已经没什么心思听取接下来其他部门的工作报告了——是的没错,这部分心思不定的人基本就是以军警部的成员为主。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的会议结束,一帮军警部的成员立刻堵住了几名执委,要求尽快召开讨论会,商议应对安南战局变化的策略。而执委中除了顾凯这个和平主义者之外,其他的人也都同意要对此尽快作出反应。就连袁老爷子这次也难得地没有和稀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北越要是打输了,洋鬼子的势力就占了安南,那我们前面做这么多事情不就白费了?”

于是当晚执委会召开了一次安南战局紧急讨论会,商讨当下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与会者除了执委会全体执委和军警部部分高级军官之外,还有海运部和部分军工单位负责人。

会场前方挂起了中南半岛的地图,由钱天敦先就安南的内战战局进行了讲解。而这次讲解就比下午的工作报告详细多了,不但指明了交战地点,而且还有双方军力的大致信息。

目前安南国内南北大战的主战场位于后世河静与南广平两省的交界处,而这里自西北向东南连绵百余里的山脉几乎完全阻断了陆路,南越军队攻到这里就不得不因为地理环境而放缓了攻势。

南越军队要想继续往北进行,一条路是沿着山脉走向,由山间河谷往西北绕行数百里直接绕过这片区域,但行军路线几乎全是在原始森林当中,大部队的行进将会困难重重。另一条路是直接沿着海岸线往北行进,只需翻越几座小山的关口就可以进入北越地区的沿海平原,自此往北就再无大型山脉障碍了,但目前北越军队就守住了这几处险要关口,让南越部队暂时受阻于这里。

当然也还有第三种行军路线选择,那就是乘船从海上绕过这片地区,直接攻入北越沿海平原地区。但这样做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投入的北方的军力会面临补给问题而不敢冒然深入内陆作战,二是南越的海上运力还远远不足以进行大规模的远程兵力投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