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第252章 试航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97 字 2022-11-06

“探索号”在驶出港湾之后,海面上的风力比起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船上的指挥者和船员们的配合也开始逐步熟练起来,航速很快就超过了十节,快速朝着南方驶去。而船上的海运部科研人员们也并没有闲下来,他们除了要不断观测风向、风力、海面状况和航速之外,还必须实时监测船体结构是否有变化,特别是钢制桅杆周围的加固部分,这可是影响到整个船身平衡的重要部分。此外船上的运作过程是否流畅,在航行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环节,也是科研人员们关注的重点。

相较于传统的中式帆船,“探索号”由于船帆较轻且操作便利,所需的甲板船员要比同吨位的中式帆船少得多,额定船员仅十余人而已,还不到船上额定炮手人数的三分之一。并且由于采用了后甲板艉楼操作的舵轮系统,船长对船只可以进行即时的指挥操作,运行效率要比中式帆船高得多。

“探索号”在向南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便按照预订的行程,转道折向东,驶向亚龙湾。在接近亚龙湾东端的两个小岛之后,孙长弥便下令二层甲板的炮兵做好射击准备。为了这次海上试航任务,军警部毫不吝啬地将前些天刚刚结业的三十多名归化民炮兵全都派上了船。

作为海上防卫力量来设计的这艘“探索号”,其海上的火力打击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虽然仅仅只是装备了几门小口径火炮,但在东亚地区来说却已经算是火力非常强悍的炮舰了。当然,设计指标能不能达到,还必须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

传统的中式帆船因为船体结构问题,船板承受不住大型火炮的后坐力,结果就导致了无法在船上大量装备火炮。而“探索号”为了装备火炮上船,在结构方面做了大量改进,并且使用了许多钢结构件来加固船身,以承受火炮开火时的后坐力,再加上军工部门专门为火炮上舰研制的机械制退炮座,才完成了这艘船的火力装置部分。

后面两艘船看到“探索号”缓缓减速驶入东西两个小岛之间的水道,便也跟着减速下来,保持着百米开外的距离。正当詹贵等人不明其意的时候,便见前面“探索号”的船舷方窗纷纷打开,伸出了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来。

“来了来了,终于来了……”唯一知道其中奥妙的罗升东脸色发白,心中暗自默念道。他几乎是全程参观了这艘船的建造过程,当然一早就知道这些舷窗背后藏着的大杀器,而海汉人把这么多的火炮装到船上,显然不是为了摆着好看的。

“左舷准备,进入射程立刻开火!”孙长弥的命令通过艉楼上的传声筒迅速传到了二层甲板,炮手们此时已经完成了装填,听到命令后各炮位的炮长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校位和瞄准。

“开火!”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左舷的五门火炮炮手依次拉动了手里的点火绳索,巨大的轰鸣声以0。5秒的间隔连续响起,发射药燃烧所造成的烟尘立刻弥漫在二层甲板的船舱之中。

之所以不同时开火,这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小火炮后坐力造成的震荡给承重船板和船身结构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即便是到了后世多炮塔神教主宰海战的年代,同一炮塔上多门主炮的开火时间依然是存在着小小的间隔,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詹贵开口正想询问陶东来,耳边便传来了炮火的连续轰鸣声。饶是他这些天在胜利港听过好几次打炮,但这种近距离之下感受到火炮的威力还是第一次,腿一软便一屁股跌坐到甲板上。

五发炮弹呼啸着划破空气,落到了距离左舷不到三百米的小岛上。这次海上试炮并没有提前在岛上设立明显的标靶,因为军警部的人也很清楚,这些在陆地上训练出来的炮手到了海上还得重新练过才行,即便是树了标靶他们也很难击中,这样做肯定将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反正这次海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船身对火炮开火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海上射击的精准度。

在左舷进行了三轮实弹射击之后,“探索号”又转向接近了右边的小岛,由右舷的五门火炮进行了抵近射击。然后“探索号”调整方向,让船艏和船艉的两门12磅炮也各打了几发。

后面双体船上的几位观礼嘉宾看到这刺猬一样的全方位火力展示之后,都跟罗升东一样脸色煞白,一时间根本说不出话来。

在滑道的尽头是两条平行伸入到海面中的栈桥,试验船滑入海水中后,便处于两条栈桥之间,由数条牵引索和缆绳保持其船身平衡。这样做是因为最终的火炮布置比较仓促,设计部门担心船的重心不稳,于是就给多上了一道保险。不过从下水过程来看,船身的平稳度已经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并没有出现重心失衡的状况。

孙长弥和越之云两人在完成剪彩仪式之后,立刻又快步走上了栈桥。他们今天所需完成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剪彩而已,同时还要担负起这艘被执委会命名为“探索号”的试验船首航指挥任务。在众多热切眼光的注视之下,这次试航的意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一次科研性质的活动,而是不亚于武装阅兵式的对外实力展示。

而“探索号”上所使用的水手船员,也都是提前从数百名归化民船员中挑选出的精干人员,船上只有船长、大副、领航员等少数技术性岗位是由穿越众担任。在孙长弥船长和越之云大副登船之后,船员们便开始解开固定在两边船舷上的缆绳和牵引索。

“各部门检查装备,准备出发!”孙长弥大声发令道:“观测员立刻汇报风力风向和海面状况!”

“目前风力三级,风向东北,前方航道通畅!”

“甲板检查完毕,一切正常!”“下舱检查完毕,一切正常!”“尾舵检查完毕……”

在各部门的信息反馈回来之后,孙长弥下令升帆起航。甲板上的水手们喊着号子,开始发力推动绞盘,将船帆缓缓地升起。造船厂设计的新式船帆因为主体采用了软帆布,所以重量较传统的中式硬帆要轻了不少,但因为并没有采用西式帆船的固定横桅,而是与船帆结合在一起的弯拱形竹木辐条,其重量又要稍重于西式软帆。不过新式船帆所用的升降方式是中式硬帆的一体式升降,在操作上又比西式软帆便利了许多。

“探索号”采用了前后两根桅杆的布局,前桅稍短后桅稍长,船艏与前桅之间还有一道三角软帆。在船帆缓缓升起之后,船员们根据指挥立刻调整船帆的方向,以便让风帆能获得最大的风力推动。这些船员在此之前都已经在前期制造的小船上接受过特别培训,专门学习了如何使用这种新式船帆。船员们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做“伯努利效应”,但这种新式船帆利用风力的高效便捷在实践中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船员们私底下将这种神奇的新式船帆称之为“海汉帆”,以表示他们对这种船帆的认可。

第一次看到这艘船完整身姿的几位外来观礼嘉宾则是看得有些目眩神迷,说它是中式船吧,它又是用的软帆,并且使用了西式帆船的高大桅杆,说它是西式帆船吧,这船型又明显带着福船广船的味道,并且升降船帆和操帆的方式明明就还是中式的。

“各位,不如我们一起出海去看看?”陶东来来到客席亲自邀请,停泊在岸边的两艘双体帆船也已经解缆升帆准备出发。它们的任务是为“探索号”的处女航进行护航,顺便也让各个部门的领导人物从海上近距离观察新船的航行能力,进一步确认这艘船在海上适航能力的优越性。

“好好好!”身为海商的詹贵忙不迭地第一个站起身来,他实在很好奇海汉人这艘外形怪异的帆船在海上究竟会有何种表现。

李奈、罗升东作为与海汉利益相关者,自然也不会拒绝陶东来的邀请。陶东来看到旁边眼巴巴望着自己的魏平,点点头道:“魏巡检如果有空,那也一起来吧!”

“有空有空!”魏巡检连连应声,喜滋滋地跟在了最后面。

“探索号”驶出造船厂的栈桥之后,先是朝着东北顺风方向,在港湾里顺着海岸线轻快地兜了一圈,引起了岸边围观群众的一片欢呼声。虽然这些民众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明白这艘新船有什么了不得的本领,但今天执委会为此特地放了半天假,并且所有人都能得到一顿特供加餐,这就已经很值得大家高兴了。

“目前航速九海里。”越之云很是兴奋地通过步话机向两艘护航船汇报道:“航速还在上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