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第250章 南海的新目标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67 字 2022-11-06

宁崎这么一说,他们就明白了,前几个月为了黑土港项目调研越南历史,他们可是没少看越南的地图。陶东来摸着下巴的胡渣道:“这意思是我们在北越做的事情,可以在南边再重复一次?”

“占人想要复国的念头在亡国后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从来都没停止过,我认为他们会很有兴趣采购一批先进的武器来武装他们的士兵。”宁崎点点头同意了陶东来的看法。

“但我们不是跟北边签了军火销售的独家供应协议吗?”任亮问道:“这会不会给今后对北越的军售造成麻烦?”

“或许会,但那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占城首先要对付的目标并不是北越郑氏政权,而是南越的阮氏,从某种角度来说,占城跟北越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消灭阮氏。在那之后,他们两家才会真正对上,而之前消灭阮氏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好几年,如果我们能控制好节奏,他们再打上几十年也未必能分出胜负。”陶东来对此十分乐观,并用眼色指了一下坐在下首一脸恭顺的詹贵道:“再说对外军售我们也不一定要自己出面去卖,必要的时候可以扶持代理商嘛,这样从道义上来说就很合理了。”

当然了,代理商什么的也只是说说而已,陶东来可没打算要把利润最丰厚的军火生意交给初次会面的詹贵去做。在大陆把军火生意交给“福瑞丰”代理,那有一半的原因是出于无奈,因为穿越集团的船现在根本就去不到福建沿海,也跟当地的势力搭不上关系,冒然出头很容易惹来海盗集团的注意。但面对国力贫弱的占城,陶东来认为穿越集团还是比较有优势的,占城现在连商船都少得可怜,根本没有跨海攻打胜利港的实力,因此也不用担心他们对出产丰富的胜利港地区眼红。

詹贵在下首坐着听这三个海汉人飞快地交谈着,他很努力地想要听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但这三个人在交谈中都是使用同一种北方口音,结果仅能断断续续听懂少数一些词语而已。但看这几个海汉头领严肃的神情,詹贵总觉得自己似乎是引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詹老板先回去休息一下,关于你提到的占城和胜利港之间的货物转运问题,稍后我们会通知你具体的操作办法。另外你租用的土地,回头会有人带你去现场划界,然后给你出具文书。”陶东来见詹贵还坐在旁边,有些事情不方便当着他这个外人说出来,当下便客气地将其劝退了。

詹贵告辞出去之后,陶东来才接着刚才的话题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现在占城的领土上可是有一个好地方。”

“没错,而且这个地方我们最好能尽快占下来,以保障我们今后通往南海马六甲地区的航道通畅。”宁崎显然也明白陶东来所说的地方是哪里。

只有任亮还没搞清楚状况:“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为什么我听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

“把地图调出来看看你就知道了。”陶东来轻轻敲了敲桌面道。

任亮赶紧从笔记本电脑上调出当地的卫星地图,很快他便明白了陶东来和宁崎所说的“好地方”是哪里:“金兰湾?”

“嗯,就是金兰湾。”陶东来肯定了他的答案。

金兰湾是后世越南东南部最重要的军港和海军基地,其重要性就相当于三亚的榆林军港一样。这个由两个半岛合抱而成的海湾分为外港平巴和内港金兰,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但金兰湾的湾口仅仅才一千多米,而且湾内水深足可以停靠航空母舰,是中南半岛上绝佳的深水港,位置又正好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路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历史上法、俄、日、美等国都曾使用金兰湾作为海军基地,足可见这个港湾的重要性。

“北越那边没什么好的深水港,那就不说了,我们占个涂山半岛也算是聊以自慰。但南边这个金兰湾可是不能放过了,你们看,这地方正好位于胜利港到马六甲海峡的中段,对于从中国南下去马六甲或者巴达维亚的船只来说,这个位置都是很好的一处中途补给点,占住这里,我们就算是控制住了这条航线的命脉!”宁崎很是激动的说道。

“先别忙着激动,要占这个地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距离上比黑土港更远,港湾面积比胜利港大得多,要想在那里站稳脚跟,我们首先得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才行。”陶东来很适时地给善于纸上谈兵的宁崎浇了一盆冷水。

这倒并不是穿越众就喜欢过军营式的集体生活,大家选择穿越的终极原因,就是要到这个时空来当人上人,谁都不会甘心一直住在拥挤的集体宿舍里,就算暂时没有深宅大院可住,至少也得每人分一套福利房才像话。

不过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自穿越以来,穿越众公寓就一直都在建设部的规划之中,但也仅仅只存在于规划之中而已。多如牛毛的基建项目让建设部根本抽不出人手来安排穿越众公寓的修建,而执委会似乎也并没有急于将此事作为优先处理的项目——还有很多比修建宿舍和公寓更为急迫,更拖不起时间的项目要建设,这个可以先缓一缓。

缓来缓去,半年多时间便已经过去了,结果绝大部分人现在仍然是住在初期搭建的活动板房宿舍里。当然相比归化民居住的竹木结构的船型屋,活动板房似乎也算不错了,但这也并不是长久之计。最近向执委会反应居住条件问题的人不断增多,执委会也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这个一度被忽视的环节,并准备督促建设部要尽快开工穿越众公寓的项目。

对此建设部的刘山夏也觉得很冤枉,建设部就这么五六百号劳工,仅目前所担负的大型建设项目,就有七八个之多,如近期开工的铁炉港开发工程、北越移民隔离安置区、玻璃制品车间厂房,正处于施工中的港区至田独的轨道铺设工程、田独工业区的厂房施工,以及快要完工的货运码头、胜利港盐场改扩建两处工地。而接下来港口商务区还有大量的基建工程要做,这么多地方都在同时施工,可以说其中任何一个项目所需的劳动力都不是小数目。建设部为此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抽得出人手去修建公寓。

不过随着大批北越移民的到来,这种劳动力缺口有希望能在近期得到一定的改善。为此刘山夏已经向人力资源主管宁崎提交了申请,希望能从十一、十二两个月的新移民中分配到四五百名劳工——如果宁崎这边不放人,那么公寓项目也就只能继续搁置下去了。

但在外来的客商们看来,海汉人的对本地的建设速度已经属于非人的范畴了。这地方有宽阔的港口、有坚固的堡寨、有村落和农场、有兵营和炮台,这些从广州来的客商都认为胜利港至少已经经过了两到三年的建设才会有现在的局面,但当他们得知这地方在年初还是一片荒芜,海汉人在此落脚也不过半年多时间,他们就不得不惊叹海汉人这种改天换地的建设能力了。

而且这种惊人的建设速度似乎并没有崖州地方官府的参与,全是由海汉人带着一帮民众所完成的奇迹。胜利港唯一的大明官方机构似乎就只有榆林巡检司,但巡检司在本地的实际影响力大概也几近于零——细心的人已经注意到,海汉人连续两天所举办的宴席上,都没有巡检司的人现身,甚至连被海汉人称为“一号基地”的这个堡寨,就根本没见过巡检司的人进出。

只要是有心观察这些细节的人,就不难得出李奈之前所说的那个结论:这地方的主人是海汉人。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是由海汉人在进行支配和管理,整个胜利港都是遵照海汉人的意志在运行。

不过即便如此也并不会影响到客商们在本地的商贸活动,这地方到底是海汉人说了算还是巡检司说了算,那有什么打紧?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可赚,谁会在乎这地方到底是归谁管——说不定归海汉人管更好一些,那样至少这里就会一直有免税的待遇,并且也没有五花八门的各路神仙需要一一上香。

大部分客商在完成了交易之后,便选择了尽早出发返回广州,以便尽快地将手头的货物变成银子。但也有几家商行的主事者并没有急着离开,因为他们与“福瑞丰”一样,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胜利港的发展潜力,想要在这里做一些更长远的投资规划。在这里建一处商栈,所需的花费不过几百元流通券,加上每年不算太多的地租,但能做的事情却很多,海汉这边出了什么新鲜货色,驻留本地的商栈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进行抢购,效率可比那些在广州等消息的同行高多了。

这天任亮为又一家客商办好了土地租赁手续之后,却见这客商似乎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任亮便主动问道:“詹老板是不是还有什么事情想说?”

这位詹老板道:“在下想请教一下任先生,若是在下从南洋贩来商货,欲在本地进行发售,这费用该如何计算?”

詹老板名叫詹贵,是广州的一名海商。詹贵这种海商与“福瑞丰”有所不同,他是正儿八经以海上运输为主业,靠着在多地间来回倒货获得利润,而不是“福瑞丰”那种以连锁商号布局,只是将海运作为货运手段的坐商。詹贵这次来胜利港带了两条船,其中一条已经载着购买的海汉货物回去了,而他自己则是留了下来,准备在这里看看还能有什么其他的发财机会。

任亮解释道:“如果是我们收购的物资,那当然就没什么费用,一切都由我方承担。如果与其他客商交割货物,也必须在港务中心登记,由我方收取双方各千分之一的手续费用。如果在本地零售,那就得上缴商品税,具体得看詹老板打算卖什么东西了。”

“象牙、犀角、乌木这类商货,贵方可有兴趣收购?”詹贵问道。

“哦?”任亮眉毛轻轻一挑:“不知道詹老板的货物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