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第249章 试炮引起的小插曲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171 字 2022-11-06

李奈笑道:“宁先生请放心,此次敢跨海来此地贸易的商人,都并非胆小怕事之人。知道事情真相之后,自然便会回转。依我看要不了半个时辰,顶多一炷香的工夫,这些人便会回来了。”

实际的情况比李奈预计的还好一些,半柱香不到,便有客商气鼓鼓地回来了:“若是试炮,何不去内陆无人之地,偏偏在这港口试,以吓人取乐,实在可恶!”

稍后又有一人转回:“还好还好,只是试炮而已,今后有此等重炮护卫,此地定然无虞。”

原来这些人出去之后,见本地民众都很平静,外面也一片秩序井然,丝毫都没有任何外敌来袭的迹象,便知道宁崎先前的解释是实情,这的确是民团试炮而并非炮火交战。也有比较谨慎的人,还特地跑到基地门口,把等在外面的随从叫过来询问。这些随从早就已经因为炮火轰鸣乱过了一次,现在都平静下来,告知自家主人不必惊慌——本地民众说了,若是真有外敌来袭,自然会有响彻港口的警报声。

这些客商在胜利港已经住了一晚,当然也听过早上提醒民众出工的高音喇叭,那玩意儿响起来的确是整个港口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声音甚至比这炮火轰鸣更大。有了这种合理的解释,客商们才真正放下心来,然后陆续又回到了会议室中。

而正如李奈所想的那样,这些客商们在察觉了事实真相之后,反而对胜利港的安全有了更多的信心——尽管这种信心的来源只是他们根本没见到实物的炮兵和火炮而已。但对他们来说,像胜利港这样由岸防炮台进行护卫的商港,在人生经历中也是第一次见到——最稀奇的是,这炮台的归属权还并非大明官方,而是海汉人组织的地方民团。

在经历了这个小插曲之后,放松了精神的客商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一批批的货物在竞价中各归其主。当天下午,李奈以二千七百元流通券的价格拍下了此次竞拍中唯一一面尺寸达到二尺的海汉银镜,同时也创下了这次拍卖中价格最高单品的纪录。

而同样被众商家所瞩目的贵重商品,限量定制的丁卯年特别纪念套装玻璃文具,最后并没有拿出来进行拍卖,而是以五百元一套的“低廉”价格分别发售给此次来到胜利港的各个商家,以答谢众人千里迢迢来此捧场的情谊。

这套文具不仅有精美锦盒的外包装,同时还附上了落款为“海汉商务部”的认证证书,并且每套都有独一无二的收藏编号以证明其价值。李奈认为这套东西在目前的广州市面至少能炒作到千两以上,如果能运到江浙一带,以那边多如牛毛的富商消费群体而言,这玩意儿卖出天价都不稀奇。

在为期两天的拍卖会结束之后,这批广州来的客商在胜利港总共出售了两万余元的货物,而购入的海汉工业品和少量农产品的总额竟然超过八万元,海汉一方所取得的贸易顺差十分惊人。而客商们对于花出去的这些银子并不心疼,他们很清楚自己采购的这些货物在运回广州之后,所将获得的利润也同样会多到以万两计。

而为了答谢客商们为本地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执委会也不失时机地又举行了一次庆功宴,宴请了所有的客商。如同他们在驻广办曾经见过的那样,海汉人的宴席一如既往的奢华,桌上所用的器具有九成以上都是玻璃器,而且室内所用的那种非火非烛却又十分明亮的照明灯具更是让客商们感到非常地好奇。

执委会将每一次与外界的接触,都当作了向外推广海汉文化的机会,这其中当然也包涵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内。在胜利港待了两天之后,哪怕是当初对海汉人心存疑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短发短衣,带有北方口音的海汉人的确是真正的“文明人”,这种文明不仅仅是体现在待人接物上,更是从他们生活工作的各种细节中表现出来。海汉人虽然选了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落脚,但他们的生活品质可以说保持在大多数的大明士绅之上——甚至连擦屁股的手纸都比自家用的更好。

唯一让他们不太能理解的是,这些有钱又能干的海汉人,为什么不想办法给自己修建好一点的居住环境,而全部都挤在一个小小的寨堡中,过着类似于军营的集体生活。

在班排一级进行调整之后,营、连一级也会作出与此相应的变化安排,如连一级会增加火力排的编制,以纯火枪兵组成,而营一级作为目前的最高级别作战单位,很可能还会加入一个炮兵连作为重火力支援,并且还会配置工兵连、卫生连这样的直属保障队伍。经过这种变相扩编之后,现有的编制并没有大的改变,但穿越众军官能够直接指挥的部队规模却能增大至少三分之一以上,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军官不足的状况。

当然了,这么做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那就是军警部之前对穿越众军官的授衔都是到中尉为止,只有陶东来和颜楚杰出于管理和指挥的需要才是校级军衔。如果按照现有编制方案继续扩编下去,那就得成立第二营了,而寸功未立就将军官从连排一级提到营级,将军衔从尉级提到校级,似乎军警部的面子上也有点过不去。

虽然当初的安排的确有一点欠考虑,但这也是军队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毕竟就连军警部这帮人,其中绝大部分也并没有在穿越前当过军官,如果不从基层指挥官开始起步,直接就让这些人担任营连一级的指挥官,实在也让人不太能放心。

简单的阅兵式之后,陶东来和颜楚杰作为军警部的一二把手,分别发表了讲话,大意无非是提醒这些民团士兵,他们今天的生活是从何而来,他们要用生命去捍卫的对象又是何人。这两人在部队期间都搞过政工工作,做起演讲来也是声情并茂,极有煽动力。

这些民团士兵基本都是穷苦出身,绝大部分人来到胜利港的原因都是为了求一口饭吃,但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的确是远胜以往,海汉首长们所承诺的“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现在已经全部实现了。而且在他们服完几年的兵役之后,便会自动获得相应的劳工等级,会得到执委会分配的工作,甚至还可以申请承包一块地来自己种粮食。这些待遇,是他们过去完全不曾想到过的,在长达数月的军训之后,士兵们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他们这些优厚待遇的海汉执委会,便是民团所要保卫的最主要对象。如果没有执委会的存在,他们立刻就又会回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状态。

当然,其中也还是有不少人抱着“当兵吃粮、给钱卖命”的念头来参军的,毕竟民团的待遇在胜利港各行各业中首屈一指,而且最近几个月本地都风平浪静,既无山贼也没海盗,当民兵既能拿到高薪,似乎也没有性命之忧。

不过军警部可没打算让这支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的部队一直闲下去,事实上军警部参谋处已经开始在制定明年的小规模军事行动计划,目标暂定为在珠江口的万山群岛选择一处地方建立海上据点。这处海上据点的作用与浮水洲岛类似,可以起到航运中转站的作用,同时能对驻广办就近提供一定的军事支持,并对珠江口水域实施监控。

而根据驻广办发回的消息,在万山群岛附近还有小股海盗,届时有可能会发生军事冲突。参谋处也正在权衡是否有必要先下手为强,提前清除可能会碍事的其他海上力量。但不管是否会采取武力手段,军警部都将此视作了民兵部队实兵实弹操演的一次大好机会,而且由于这个海岛驻地以军事目的为主,军警部也将其视作了组建海军的契机——当然这还得看海运部的一号试验船是否能在年底前下水并完成基本的试航任务,因为军警部已经提前将这艘船划入了海军旗下,准备将其作为武装巡逻船来使用。

阅兵式结束之后,众人又匆匆到了火炮靶场,参观第一批归化民炮兵的实弹打靶,这也是他们的结业仪式。作为来自四百年后的穿越者,军警部这帮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虔诚的大炸逼主义信仰者,对火炮在近现代战争中的威力十分推崇。特别是在这个完全不用担心空中打击的年代,火炮就是战争之王,不管在陆地或是海洋都同样如此。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军警部对于火炮部队的重视程度甚至还在海军之上,哪怕现有的民兵规模仅仅只有一个营,也不惜从中抽调出大量人员来进行炮兵训练,再经过多次淘汰删选之后,才最后留下了三十余人的归化民炮兵。

对于这个炮兵规模,军警部肯定是不会满足的,不过这批炮兵的结业至少意味着未来的火炮部队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军队出现在南海似乎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与先前的火枪兵部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有所不同,这支人数不多的炮兵部队几乎个个都是膀粗腰圆的壮汉,体型都较为壮硕。这也是由炮兵的实际作战任务所决定的,沉重的炮身在战场上基本只能依靠人力来进行调整,而交战中不断的装填、清膛,同样都可以算是重体力活,体力不够好的人一个急促射十二发打完就得直接累趴了。那些身体素质不够好的学员,在训练过程中便因为体力原因逐步淘汰掉了,只有极少数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头脑优于常人的学员,被吸收进了民团各个连部,作为未来的基层军官来培养。

6磅炮和12磅炮的实弹打靶都进行得很顺利,炮手们的表现也基本算是合格,毕竟是接受了几个月的高强度集训,这些炮手每个人的实弹射击量都超过了一百发,光是训练他们所耗费的黑火药就有好几吨了,投入不可谓不大。

按照军警部的规划,这批炮手将配备八门6磅炮,又或是12磅炮加6磅炮的组合,配上工兵、通信和辎重兵之后,组成一个陆军炮兵连的编制。不过鉴于目前的炮手奇缺状况,这些人可能会被直接分配到港口岸防炮台服役,并且在一号试验船下水之后,他们中的部分人会被抽调到船上担任海军炮手。而关于下一批炮兵何时能够结业入伍,古卫估计最快也得在年底的时候了。

在完成了预定打靶操演之后,军工部门来插了一脚,拉出了两门24磅长身管火炮进行试射。这种炮并非为目前的陆军设计,而是接下来要装备到岸防炮工事上的大口径岸防炮,重量比3门12磅炮加起来还沉,仅炮身重量就超过了一吨,身管比达到了二十倍。为此军工部门还设计了专门的机械式炮座,并且在炮座上采用了最新研制的制退装置,以确保这种大口径火炮操作的便利性。按照军工部门的测算,以5°射角进行发射,这种火炮可以轻松地击中1500米距离上的目标,并且还能保持很高的精确度,在10°射角的发射状态下,炮弹甚至能击中2000米之外的目标——在这个射击距离上,同时代的火炮已经没有任何精准度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