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 对越策略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5048 字 2022-11-06

越南移民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好处,那就是文化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些移民大多都是说两广地区的方言,在语言上没有太大的障碍,这对于安排他们在胜利港地区的生产生活都比较有利,也更加容易融入到本地的社会当中。虽然在初期还有以颜楚杰为首的一帮仇越分子持有反对意见,但当这些人看到拉回来的越南移民在衣着、外貌和语言上几乎跟此时两广地区的明人没多大的区别,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直接用汉语进行对话,这种反对的声音也就逐渐消失了。毕竟此时的越南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没有,这些移民来到胜利港之后也不会再有什么可以坚持的民族特性。

随着与北越政权的贸易展开,执委会认为仅仅只是靠着几艘运煤船每月一两次这么往回拉人,已经不能满足本地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所需,必须得想办法提高越南方面的移民输入效率才行。而最好的办法,可能还得从贸易手段上去着手进行,比如直接用食盐或者军火去换人口。

当然了,说到底贸易也只是手段,解决移民问题还是必须要从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才行。用商品换人口只是档次比较低的解决办法,执委会认为与越南之间的关系还是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索性想想看怎么能够控制越南的局势,让当地政权能够更加“自愿”地将人口输送给海汉。

这样一来,问题就又回到了最初,穿越集团该如何掌握对待外部政权的分寸,该打该拉还是该控制,要想达到控制的目的,又该如何下手,采用何种手段。

想要控制越南的局势,无非就是之前说过的几条路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政治这条路对目前的越南来说可以算是一条死胡同,不论南北,现在都是权臣当道,人家连本国皇帝的面子都不卖了,怎么可能会让外来势力轻易介入到国内政局,所以这条路几乎是无法走通的。

经济上倒是有很多办法,比如目前的走私食盐就是一个不错的介入渠道。但问题是通过贸易来实现经济影响力可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别说现在穿越集团的食盐产能还很有限,就算是产能大到可以无限供应了,想凭借单一产品就影响一个国家政权的经济仍然不太可能实现。只有等到以后产品多样化,在对越贸易中逐步引入海汉的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借助一些金融手段慢慢对其政权施加影响力。

而文化跟经济一样,也是属于见效缓慢的软手段,没有数年之功难以见成效。法国人从17世纪初就已经在越南传教,用文化输入的方式开始在当地建立影响力,但直到两百年之后发生法越战争之时,这种文化输入的效果依然不明显,法国入侵者仍然是遭受到了当地民众自行组织的游击队的顽强抵抗。而这场战争也充分说明外来殖民者依靠单纯的文化或是军事手段,将很难降服这个外柔内刚的国度。

当然,多了几百年见识的执委会手里还有一个军事手段可用,那就是控制对方的军备。这在后世是技术先进的军事大国惯常会采用的一种手段,不管是出售也好,援助也好,通过控制一个政权的军备来对其国内政局施加影响力,算是一种相对比较和平的军事控制手段,再辅以建立军事基地,制定共同防御方案等等,就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住一些相对比较弱小的政权。

当初执委会对于军火出口贸易本来就有这样的打算,而黑土港现在发回对方有意购买军火的消息,无疑是已经给这种战略手段提供了一个实施的机会。不管从经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去考虑,穿越集团都不能放过这样一个介入越南政局的好时机。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派人去跟越南人谈判了,对方需要哪些军火,我方该如何定价,交易方式如何,我方又该对这种军火贸易施加何种条件,这些都必须要等派出的代表跟越南方面交涉过之后才能作决定。

谈生意这件事,集团内首推施耐德,不过施耐德现在在广州也是忙得团团转,一时抽身乏术。再说就算要接他回来,派快速帆船跑个来回也还是得要一周左右,执委会可不打算白白地等上这么久的时间。经过内部讨论之后,执委会决定组织一个专门的考察团去越南商谈此事,并且出于慎重考虑,此次的考察团将由陶东来亲自领衔出马,以便在谈判过程中就某些重大问题当场作出决定。当然了,为了贯彻民主精神,这个决定权也是由执委会全体投票通过之后售予陶东来的临时决策权。

私盐买卖还好说,无非是想法加大胜利港这边盐场的产能就行了,而每月五十吨的交易量对于目前拥有八艘四百料海船的货运船队来说也毫无压力,这点重量只需要拿一艘船装运就足够了。既然现在对方已经开出了十分优厚的价格,这简直就是肥肉送到了嘴边,黑土港自然是先一口答应下来再说。但军火的买卖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黑土港管委会不敢私自做主,所以先把这消息报了回来,等执委会作出决定。

对于执委会来说,这真算是一个极大的喜讯。对越军售本来就是穿越之初各个部门集思广益制定好的外贸策略之一,持续数年的越南南北内战对于需要快速累积第一桶金的穿越集团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军火输出机会。而军火输出虽然跟输出食盐在商业性质上是相似的,但其政治、军事意义却跟食盐贸易有着天壤之别。

执委会的几个高层在穿越前制定发展策略的时候就已经统一了认识,认为未来的穿越集团肯定不会限于海南岛一地,要向全球扩张是迟早的事情,但向外扩张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其他政权,这是非常值得考究的一件事。像蒙古人那样每征服一个地方就杀杀杀,杀得当地一干二净,这种无脑式的种族灭绝显然不是穿越集团能够接受的方式。执委会认为,类似后世几个大国那样,从军事、经济上对缔约国、盟国、仆从国施加控制,是穿越集团未来发展过程中比较可取的一种解决办法。

这种方式远比靠着战争手段来征服对方的消耗要小得多,并且不易激起民族仇恨,很符合执委会心目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军事控制”的综合扩张方案。再加之穿越集团手中本身就掌握了大量的天顶星科技,要实施这个方案的难度就相对更小了,相距近四百年的科技差距,是这个时空的其他政权无论如何也追不上的。而相对于体积庞大不易撼动的大明帝国,身板较小的南洋诸国毫无疑问是这套扩张方案最好的试验田。

军工部门在不断试制新式装备的时候,几乎每一型的武器都同时研制了自用版本和外贸出口版本。上次李奈造访胜利港,穿越集团就已经成功地卖出了第一批专门用来外售的猴版火炮,这种火炮不但比自用的版本射程要短一些,而且设计使用寿命大概只有自用版的一半多一点,最要命的是如果不用穿越集团军工部门特制的颗粒火药和拉火管,那么这种猴版火炮的实际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买炮的一方要想保持这些火炮正常的战斗力,那就必须长期从穿越集团手中购买这些价格不菲的附属品,火枪也是同样如此。

这样一来,虽然使用海汉武器的势力看似军力大大增强,但却将会因为后续的弹药供应问题而一直受制于穿越集团。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说,这种后续的费用同样不可小觑,按照军工部门的核算,猴版武器在正常使用寿命内的后续弹药费用,绝对不会低于最初的购买价,而弹药的实际造价并不会高于武器本身,这就几乎相当于卖一批武器赚两次钱了。

相比此时福建方面以海战为主,时打时歇的地方豪强争斗,越南这边僵持数年,造成百万人死伤的内战规模毫无疑问要大得多。虽然此时越南的猴子兵还大量地装备着竹木武器,火器在战场上的使用少之又少,但这对穿越集团来说反而是个好消息,因为这就意味着一个潜力巨大的空白市场摆在了穿越集团面前。何况历史顾问宁崎还特别指出,法国传教士此时应该已经开始在越南南部开始活动,很快就会有来自欧洲的火枪出现在内战战场上,这个时候穿越集团应该及时出手抢占市场,连一口汤都不能给西方列强留下来。

与穿越前辈们急于北上参与逐鹿中原不同,执委会认为海汉穿越集团的立足点就应该首先着眼于南海,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再考虑夺取大陆政权的事情。所谓的一定规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口和资源。按照执委会的计算,要想参与大陆争霸,那至少得需要超过五万的陆军士兵,以及能够控制长江口以南海域的海军,并且这个规模还会随着占领区的增加而不断扩大。而养这么多士兵所需的人口基数极大,海南岛现有的人口全加在一起也还相差甚远。没有足够的人口,即便穿越集团名下有煤有铁,也难有足够的生产力来向如此庞大的一支军队供给物资。

鉴于这样的现实条件,执委会所制定的发展方案中,第一首要的任务是人口输入,第二便是资源,先要有生产力,才会有战斗力。

穿越以来,人口输入的主要渠道一直是来自崖州。根据人力资源部门九月最新出炉的人口调查统计,目前穿越集团控制区内的归化民人口已经突破三千大关,其中有大约75是来自于崖州地区,这其中也包括了从崖州城输入的流放犯人和黎苗两族的山民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