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第70章 新兵(一)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3082 字 2022-11-06

古卫两手背在身后,站在船舷上看着这些新兵从船上下到海滩之后,就这么东一堆西一群乱糟糟地站着。有人目光茫然,有人垂头丧气,也有人一脸兴奋,似乎到了什么好玩的地方一样,他们只知道自己来这里是受训的,至于训练的内容是什么,未来的民团生活又是怎么样,并没有任何人心里有明确的概念。

古卫摇摇头,拿起了身边的铁皮喇叭,举到面前大声道:“全体都听着,放下背包,半柱香时间,按十人一组给老子排好纵队。到时间没完成的统统受罚,一人没排好,全队受罚,一队没排好,全体受罚!开始!”

旁边有专门的翻译用黎语和苗语又各自重复了一遍,海滩上顿时乱了起来。他们虽然不太明白什么叫纵队,为什么排不好队要受罚,但很显然受罚不是什么好事,不管如何还是要努力排一下的。

混乱中有人你推我搡,有人大声呼喊,也有人默默地数着人头,看自己该加入到哪一个组去。古卫便冷眼看着这一切,并没有出声指挥或干涉的意图。

半柱香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海滩上排好队的队伍连一个都没出现,能按照古卫规定的人数独自聚成一队的,也不过才四队人而已,其他人都还在像没头苍蝇一样转来转去找不着方向。

“时间到!”古卫大声宣布了这场闹剧的结束,从舷梯下到海滩上,将已经分好人数的一个组拉出来按纵队把这十个人排好,然后重新拿起铁皮喇叭大声道:“这就是十人纵队,再给你们半柱香时间,照这样排好,做不到的一律惩罚加倍!”

这次新兵们没有让古卫再失望了,有了范本之后排队的速度也提高了很多,很快在第一支纵队旁边就依葫芦画瓢排出了第二支、第三支……没等计时结束,就完成了十二支纵队的排列。

随着来到田独铁矿附近打工的本地人越来越多,在穿越众的二号基地外面不远处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市集。每隔五天,便有附近的山民将各种山货、水果、毛皮等商品带来这里与穿越众交易。通过口耳相传,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海汉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生活物资,而且价格也相当便宜。这个市集的影响力正在飞速加大,前些天甚至已经有凤凰镇那边的货郎闻风而动跑到这里来摆摊售货了。

目前穿越众所提供的交易物资当中,最受本地民众追捧的当属食盐和生铁制品。执委会专门招了七八个有打铁经验的本地民众,在冶金专家的指导下修建了一间铁匠铺,专门打造出售给本地人的锹锄耙犁等农具,另外铁制菜刀和铁锅因为产量相当有限,也成了铁匠铺的紧俏商品,甚至已经到了需要先缴纳订金排号等货的程度。这种双边交易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就变得热闹非凡,是因为穿越众将交易条件放得十分宽松,本地人可以用银子或者各种穿越众指定的商品来交易都行,实在穷到什么都拿不出来的人,也可以通过在工地上的劳作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本地的苗人和黎人在此前因为朝廷的有意控制而长期得不到生铁输入,现在状况总算有了改善,可以大规模用上铁制品了。虽然这些铁制品仍然价格不菲,但相比以前根本没处买的窘况,现在这样能用农产品和牲口换到铁器,已经让他们十分欣慰了。

与铁器情况类似的还有食盐,从盐场公社投入运行之后,目前的产量大约达到了每天300斤。考虑到盐场现有的人手状况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个产量已经算是中上水平,要想大规模提高产量就必须通过后期的技术改造来实现了。这个产量虽然要供应化工工业的原料还严重不足,但用来当作商品却是绰绰有余了。盐场甚至还囤积了一部分食盐,打算等罗升东那边条件成熟后用来出售到崖州和其他城镇。而黎人和苗人从穿越众这里交易到的食盐,价格也比以前的官价便宜了足足一半,这种实惠也让他们对穿越众一直保持着足够的善意。

今天又是到了赶集的日子,来自附近地区的百姓带着各种物品早早地到了市场上,打算先抢占一个离二号基地大门最近的有利位置。常来这里交易的人都知道,这些短头发的海汉人出手非常阔绰,看上什么东西都是一筐一背篓的直接全买下来,根本不像以前那些走窜村寨的货郎还要讨价还价半天才肯交易。

不过今天来这里的百姓们发现二号基地外摆了一溜桌子,有十来个海汉人坐在那里,看样子是要大规模收购什么东西。当下便有胆子较大的人过去询问,这才知道海汉人并不是要收购物品,而是要收纳人手组织民团。

民团这东西倒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凤凰镇、天涯镇、南山镇等地方都有地主乡绅组织的民团,而苗寨和黎峒也有类似民团一样的准军事组织。在缺乏官方治安机构的地方,民团一向都是民间结社自保的重要手段。但民团这种组织并不是常设机构,一般是世道不太平的时候才会集合起来行动,而海汉人将要设立的民团似乎有些不同,不但声称要长期保持建制,而且还有不少的福利报酬。

很快基地门口的高音喇叭便开始轮流用几种不同的语言宣讲这次的招人政策和待遇,立刻吸引了大量的本地人聚集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