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宣鸣雷搔搔头道:“不好么?我觉得挺好听的。他大起来,也是将军。大将军宣铁汉!吓都吓得死人。你说不好,那你叫什么。”

申芷馨道:“你叫鸣雷,雷鸣之后自是大雨,就叫宣沛霖吧。”

宣鸣雷又搔了搔头道:“这么大雨?好象也不太好。要不,就各取一个字,就叫宣铁霖。”

申芷馨道:“这名字也不太好听……”她还没说完,宣鸣雷已叫道:“有了,就叫铁澜!宣铁澜!”

申芷馨听他一定要把铁字加进去,心想也不好过忤其意。这个“澜”字当然取自邓沧澜。宣鸣雷虽然与师尊成为敌人,终感念师恩,而且宣铁澜这名字甚为响亮,倒是不错,点了点头道:“也好,就叫宣铁澜。可万一是女儿呢?”

宣鸣雷道:“不是女儿,一定是儿子!将来宣铁澜将是绝世名将,文武双全,水陆皆能,天下无敌,流芳百世!”

他们在谈论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却不知申芷馨生下来的果然是个儿子,只是这儿子并不如宣鸣雷说的是个绝世名将,却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后世的诗人说起这年代,说前一代是闵维丘,后一代便是宣铁澜。这宣铁澜一生写诗数千首,青出于蓝,更胜闵维丘,诗作无一不流播人口,《铁澜诗草》直到千年后仍为士人推崇。将来,宣鸣雷、郑司楚、陆明夷,还有大统制,邓沧澜,郑昭,申士图,以及在这个年代叱咤风云,翻云覆雨的名将名臣,都已风流云散,渐为人淡忘,绝少有人提起,唯独宣铁澜之名却流芳百世,连蒙童都会背他的作品。虽然宣铁澜没能如父亲期许的那样成为天下名将,百战百胜,但诗才确是当世无敌,流芳何止百世。

不过这也不是宣鸣雷和申芷馨所能想到的。他们能想到的,就是在共和二十四年这难得的短暂和平里,享受一下家人的关爱。风雨即将来临,这一场大风雨,会比以往的更猛烈,不知又会有什么人被风雨卷走。

第十章 卷土重来

马匹被带住了,蹄下的尘土仍未散去,卷作四朵小小的黄云。陆明夷带住马,看了看远处的靶手。

四箭齐齐中靶。快马奔驰,以骑射发出连珠四箭,四箭皆已中靶,这手绝技,让一边的王离看得都目瞪口呆,不要说旁人了。那些士兵都在想这个年轻的都尉既要忙于军务,还能练成这等绝世箭术,真不知他精力是哪来的。有些人消息却要灵通些,窃窃私语道:“陆将军乃是昔年帝国名将,冰海之龙陆经渔的儿子。英雄之后,更是英雄,家传的弓马枪,果然非同凡响。”

陆经渔这名字,已被人淡忘已久,现在却又被谈得多了。虽然大统制发过禁令,禁止谈论前朝之事,但昌都省天高皇帝远,刘安国这人又将军事全权委于陆明夷和朱震、彭启南三将,陆明夷其实已是昌都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私下谈谈陆将军的父亲,当然不算什么。反正陆经渔已是古人,而现在离帝国覆灭不过数十年,军中有些五六十岁的老兵对当年那位冰海之龙也有耳闻,更是添油加醋,把陆经渔说得绝无仅有。不过说来说去,大家都觉得陆明夷强爷胜祖,已是超过先父。至少,像陆明夷这样的年纪就成为都尉的,北方一共也就傅雁书、霍振武和陆明夷三人了。

三人中,傅雁书二十四,霍振武二十七,陆明夷年纪最小,才二十二岁。这三人,是目前北军中最为耀眼的三颗少年将星。昌都军同是都尉的朱震和彭启南都已过了四十,升迁不算慢,还有个管后勤的都尉郭凯更是年过五十,那三个都尉都对年纪远小于自己的陆明夷极为服膺,士兵自然更无二话。万里云之乱,对昌都军打击很大,但由于陆明夷雷厉风行,一举扭转局面,昌都军未至元气大伤,一蹶不振,他们也都感激这少年都尉。因此见陆明夷一手四箭都已中的,围观诸军爆发出一阵喧天喝彩。

陆明夷带转了马,齐亮迎上来道:“陆将军,你歇歇吧,待别人练习。”

私底下齐亮仍然称陆明夷的名字,不过公开场合,他已改口了。陆明夷笑了笑,跳下马,边上一个传令兵如飞而来,报道:“陆将军,刘将军有令,请陆将军即刻前去议事,大统制有特使前来。”

大统制又派特使来了?看来大统制觉得昌都军经过这数月休整,又要发往前线。陆明夷道:“遵命。”接过令牌,对米德志和齐亮道:“米兄,阿亮,你们督促兄弟们练习,我去见刘将军。”他见一边的王离神情有点局促,又加了一句道:“王离兄,请你多指点指点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