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虽说是郁郁而终。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善终了。

而直到父亲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告诉苏文,其实他是济国苏家人,更没有在遗言中提及关于苏文母亲的半句话。

直到此时,苏文似乎冥冥之中能够感应到父亲的在天之灵,他突然意识到,或许四十五年前天弃山一役,与他母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苏文犹豫着问道:“我母亲……”

苏轼知道他想问什么。于是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已经不在人世了,她被埋在天弃山,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她。”

苏文默然,随即看着苏轼的双眼,深吸了一口气,突然问道:“为什么?”

不是问她母亲为什么被葬在天弃山,也不是问他父亲为什么将此事深埋心底,而是在问。为什么现在告诉他真相?

按理来说,以苏文两世为人的经历,心智早已无比成熟,断不至于意气用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此刻的苏文突然对济国苏家感到有些反感,当初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不曾见苏家来看望,父亲死的时候。也不曾有苏家人前来吊唁,父亲死了整整一年。他才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可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告诉他?又为什么是在现在告诉他?

然而,对此,苏轼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摇摇头道:“以你的智慧,不会想不到的。”

苏文突然变得无比冷静了下来,再也没有初闻身世的惶恐和惊讶,他慢慢闭上眼睛,轻轻一叹:“现在的我,对苏家很有价值,是吗?”

苏轼仍旧没有做出回答,而是柔声道:“不管怎么说,你毕竟是我苏家的血脉,虽然你父亲犯了错,但这样的错,不应该由你承担,等你从这里离开之后,你去一趟济国,剩下的事情,自有人安排。”

苏文缓缓睁开双眼,笑着问道:“如果今天的我不是人族圣才,也不是四大才子,甚至连文位也没有的话,您还会对我说这番话吗?”

这一次,苏文没有称呼苏轼为大人,但也没有直接叫他太爷,而是用了“您”这个字,在苏轼看来,这似乎是不小的进步。

于是他并没有在意苏文言语间的质问之意,脸上的笑容反而越发和煦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