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将来的发展,埃伯特同样不弱。大卫·芬奇的《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奔着奥斯卡拿奖去的,蝙蝠侠系列的第二部《黑暗骑士》也已经定档于今年上映,有第一部打下的良好基础,又有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口碑作为保证,加上预告里“小丑”、“双面人”这几个备受欢迎的反派参与,这部电影大爆的可能性超过50。

埃伯特发展出众,奋进精英高层既骄傲又矛盾。埃伯特的成功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年轻演员加盟奋进精英,尤其是电影演员,公司一直以来在电影方面的短板很好地得到了补充。但随着埃伯特的势头越来越旺,公司高层矛盾地发现,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吸引、留住埃伯特的条件,除了钱,哦,不止,还有他的经纪人林恩·霍克。

可林恩·霍克就是个油盐不进的刺头儿!他每一年靠着埃伯特给的分成收入就能雄踞多数公司高层之上了,哪怕奋进精英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挽留他,可是股东内部对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某些权势颇深的老牌经纪人同样不希望林恩打破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收入层级,除此之外,他们也担心给钱会把林恩的胃口养大,就这样,他们只能稍稍提高了林恩年终的分红比例,其他方面的资源则给的很有限。

于是新的问题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林恩还能一门心思地帮助他们把埃伯特留在奋进精英吗?

答案是未知的。

其实奋进精英公司大可不必如此苦恼,埃伯特对现状还是很满意的,虽然现在奋进精英在剧本和资源的争取上带给他的帮助十分有限,可在埃伯特事业的上升期,为了他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奋进精英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而且演员真正走到一线,经纪公司能够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个时候往往是明星回报公司的时候。而奋进精英之所以担忧,是因为一线演员出走的频率同样很高,这种情况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桃子被其他人摘走了,那位演员的声望和影响力只会回馈在新公司身上。

埃伯特现在最大的优势是他很年轻,在仍然活跃在好莱坞的一线男演员当中,他是年纪最小的,所以他并没有太多同龄的竞争对手。当一个优秀的剧本需要他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时,他就会是电影公司的首选。

那些40岁左右的演员情况就比较糟糕了,好的剧本就那么多,前有汤姆·汉克斯、丹尼尔·戴·刘易斯这样的演技派大咖,后有莱昂纳多这种70年代出生实力、演技同样不俗的后辈,他们都是这些演员事业上的对手。

每一年奥斯卡也仅有五个席位而已,为了争夺一个不错的剧本让自己的事业再上一层楼,平素优雅的男士们也会撕的头破血流,但最终,还是有人需要去接那些质量并不算太高的剧本。

成名要趁早,这是埃伯特来奋进精英转了一圈之后最大的感慨。比如他,比如莱昂纳多,他们演不了中年面临婚姻危机的男性,也演不了头发斑白为国家奋斗终生的政治人物,电影公司并不信任他们可以把这一类角色演好。但好莱坞毕竟有一些电影是需要年轻演员担当主演的,这个时候莱昂纳多和埃伯特就会被纳入考虑的范畴。

“总之,我也没有把你带去caa和wa的打算,他们那里大牌明星太多,资源总不会只分配给你一个。但是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和他们提条件,那些傻瓜只要我不向他们要钱就多少条件都能满足,而且,我在这里也待得很开心。”

“因为你是金牌经纪人?”看着游刃有余地处理着所有事情的林恩,埃伯特微微笑道。

第187章 奥斯卡

时至2月,整个好莱坞依然笼罩在编剧大罢工的阴影之中,奥斯卡能否按时举办依然是一个谜团,但与之相关的,奥斯卡之前的几个颁奖典礼都呈现出了冷清的状态,明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红毯简陋到极点,熠熠的星光似乎被蒙上了一层深黑色的幕布,只透过缝隙能窥探到其中的一点隐密。

虽然这是一场由编剧协会主导的大罢工,但加上演员工会的参与,明星们的日子同样不太好过。

编剧协会所抗议的话题之一就是行业内部贫富差距过大,而演员工会内部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而且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2007年8月起,以次级房屋信贷危机为源头,一场金融海啸正在席卷整个美国,虽然目前经济上还没有呈现出崩盘的倾向,但毫无疑问,美国的经济正在接受一场未知的考验。

好莱坞与华尔街的联系虽然不是那么紧密,但首屈一指的电影公司背后都有大财团作为依靠,20世纪福克斯、迪士尼和索尼哥伦比亚这样的电影巨鳄都是美国500强的企业,危机来临时这些公司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普通人的想象,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对抗危机,他们费尽心思削减风险成本,第一项措施就是降低明星的片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