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剧本中,“小丑”对人性的挖掘被刻画得尤为深入。他抓住了人们想要求生的本能,警察和船员们根本无法控制所有人,人们要求投票,暴动由此开始。

这其中有一场戏是埃伯特在这部电影里拍过的最困难的戏。

“小丑”的武力值虽然不高,但他的智慧却相当惊人,面对蝙蝠侠的进攻,他并没有选择亲自动手,而是放出了两条黑壮凶恶的狼狗,为了让这幕戏的效果更加逼真,导演先生和埃伯特本人都坚持亲身上阵。当然,作为动物演员的两条狗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它们性格温驯,撕咬起来并不会真正伤害到埃伯特,只是看起来有些残忍罢了。

被狗咬之后,蝙蝠侠又被“小丑”准备好的大网套住了。

在整个打斗的过程中,蝙蝠侠始终处于劣势,打斗完毕之后,剧情的走向又陷入了诺兰对人性的探讨。

“小丑”问蝙蝠侠:“你知道我这些疤是怎么来的吗?”

蝙蝠侠狠狠摆脱了他,手臂上的暗器却让“小丑”飞出了窗外,但即使在高空之中,在下一秒就会丧命的危险之下,“小丑”依然疯狂地坚持着他的人生哲学:“你就是不能让我死,是吗?当无法阻挡的力量碰上无法动摇的物体,就是这样的结果。你真的是无法被腐蚀的吗,你不会杀了我是出于某种错位的自以为正义的感觉。而我不会杀了你,是因为你实在太有意思了,我想你和我,注定永远这样玩下去。”

从某种层面上说,“小丑”真的是一个根本无法打败的家伙。

蝙蝠侠咬牙切齿地对他说“你应该用于住在精神病院里”,可他的回答却是“也许我们可以合住一间,照这城市里居民们发疯的速度,很快就得挤双人间了”。

毫不在乎,潇洒恣意,只有真正的疯子才会这样。

直到最后,他才像蝙蝠侠透露,他根本无意在这里和蝙蝠侠近身肉搏,他把筹码下在哈维·丹特身上,只要民众们意识到了他们所崇拜的英雄、正义使者也变成了一个杀人犯,整个城市的精神世界都会崩塌。

“我偷走了哥谭市的光明骑士,而且把他拉到了我们这个层次。”“小丑”的语调极慢极慢,却充斥着得意与胜券在握,他猖狂的笑声响彻天幕,即使他会死去,他也是最后的赢家。

这一幕戏结束,埃伯特并没有太多挑战自己演技的机会,但他却为希斯·莱杰的表现感到震撼:“这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小丑’,真庆幸你本人并不是这个样子。”

“别这么说,警察们都在这里呢!”

哈维·丹特死去了,没有人知道他曾经杀了多少人,蝙蝠侠决定背下他的罪孽行走在黑暗中,被追击、被通缉,而哈维仍将以光明骑士的身份留在哥谭市所有人的心中,正义永不缺席。

克里斯托弗·诺兰宣布拍摄结束的那一刻,埃伯特的心情略微有些沉重。《黑暗骑士》虽然只是一部商业电影,但它对人性、对思想的挖掘其实非常深刻,小丑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哈维·丹特是堕落的正义,蝙蝠侠是非程序、非政府、非法律手段的正义,也是不为世人所容的一种正义。

电影的最后,蝙蝠侠承担哈维·丹特的责任是一个对他不公平的决定,却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坚持法律、坚守正义的人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哈维和蝙蝠侠坚持正义,他们失去了挚爱的瑞秋,戈登坚持正义,他的妻子和孩子却遭到了死亡的威胁,只有“小丑”毫无损伤,他心中没有法律没有规则,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钻一切的漏洞,收买女警、分化黑帮,只要他想做的,他都能顺利达成目标。

埃伯特忍不住问诺兰:“你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剧本呢?这实在是太残酷了。”

“我只是觉得我们的观众需要去认识一些东西,关于人生,关于人的价值,并非只有文艺片或者哲理片才能带给他们这种认识,商业片同样也可以。”导演先生挑眉,“我说我在开创一个新时代,你相信吗?”

埃伯特不假思索:“我相信。”

“为什么?”

“因为你是一个疯子,但如果没有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决定,电影行业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

——————————

11月末,结束了所有拍摄的埃伯特顺利返回了洛杉矶。他在剧组里足足待了5个多月,回家的时候竟然莫名生出了一股陌生感。幸亏林恩已经安排人提早打扫好了屋子,被子也被暖烘烘的阳光熏过,埃伯特一趴到床上就睡了一个好觉。

昏天黑地。

醒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远处却已经有了灯光的痕迹。埃伯特裹着厚厚的家居服,踮起脚尖朝远处望,只看到了天幕上灰蒙蒙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