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多一直认为埃伯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可是从《白夜追凶》看到《奔腾年代》,他发现埃伯特可能比他想象的更接近成功。

在《奔腾年代》中,埃伯特扮演的瑞德·波拉德是一个年轻的骑师,桀骜不驯、暴躁、倔强、孤独……有太多太多的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这个角色,而这个人物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情感和心态在生活,还是要看演员的演绎。

埃伯特的表演出乎意料的丰满。

不仅仅表现在赛马失败后的暴躁上,更表现在坠马入院得知比赛可能要取消的那一幕。

在电影屏幕上,瑞德·波拉德神色苍白地躺在比他面色还要苍白的大床上,眼中没有悲伤、没有愤怒,反而蕴着淡淡的笑意。

当查尔斯·霍华德说出比赛取消的话时,他也只是静静摇着头,神情坚定地说着“不要取消。”

他的身体是脆弱的,但他的灵魂却好似一团燃烧着的火苗。

当一个完整的单人镜头仔细地呈现出他所有的表情时,最细心的观众会发现,那双倔强的蓝眼睛里似乎酝酿着泪意。

埃伯特的表演入微到连他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演绎出了独属于瑞德·波拉德的情绪,这一刻没人在乎埃伯特·道森是谁,观众们只知道这个人是瑞德·波拉德。

观众群中甚至出现了轻轻啜泣的声音。

一位装扮入时,领口点缀着青色领结,胸前别着胸针的老先生从口袋里掏出手绢,擦了擦眼泪。他出生于1923年的一个富裕的家庭,1933年那年他才10岁,父亲因为股市的惨败跳楼自杀,母亲从生活优渥的家庭主妇沦为洗衣工,因为缺乏食物,他失去了最年幼的妹妹,刚刚懂事就要偷偷摸摸的在工厂里干活,在垃圾箱里捡食物,幸运的是,他挨过了最艰苦的年代。

瑞安·波拉德成为“海饼干”的骑师之后的生活肯定比他幸福的多,可在这位老先生看来,瑞德·波拉德的命运和他极其相似,他们都失去了倚靠,年纪轻轻就得面对生活的残酷面。

这位老先生后来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实业家,可在他有生之年他都从未进过股票交易所,也从未从事过任何股票交易,童年时的惨痛经历于他而言仍然是一片阴影。

屏幕上,瑞德·波拉德正如数家珍地向他的代替者阐述“海饼干”的习性和优点,提到这匹马的时候,他的嘴微微往上弯着,表情虔诚得仿佛一个单纯的孩子:“别鞭打左侧,它小时候总是左侧被鞭打。”

当他的代替者说出“我希望是你出赛”这样的话时,他的眼神里没有怨怼,没有沮丧,反而充满了诚挚的鼓励:“别这样,我与你同在。”

他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失望,没有疯狂,可对于现场的数位观众而言,他的平静更加催泪。

《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这样的内容:“这无疑是《奔腾年代》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埃伯特·道森的演技在这一刻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很难想象一位年仅23岁的演员会有如此出众、老辣的表现。看似放手实际上极为不舍,他对‘海饼干’的了解甚至超过他自己——他不怜惜自己的生命,无论是眼盲还是腿瘸,没有什么能打倒他,瑞德·波拉德是一位真正的战士。”

连埃伯特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在约翰·施瓦兹曼的镜头下是这个样子的。

情感的爆发在一瞬间达到了极致,瑞德·波拉德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仿佛会说话。

坠马之后,伤痕在瑞德的脸庞上留下了痕迹,可是谈到他的马,他的胸口似乎酝酿着无限力量。

埃伯特的视线也被屏幕上自己的表演吸引住了,等画面重新回到杰夫·布里吉斯等人的表演上时,他总算有时间回味刚刚看到的镜头了。

毫无疑问,《奔腾年代》是他付出最多精力的作品,扮演瑞德·波拉德的时候,他比现在足足轻了十几二十磅,每天重复性地进行肌肉训练和赛马训练,甚至他还因为坠马去医院待了一段时间。

可是看到电影的成片时,他却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拍摄瑞德·波拉德住院的那一幕时,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细细揣摩瑞德·波拉德的心理,想象着一个人处于绝望的时候究竟会是什么样,电影镜头中呈现出来的每一个眼神他都力争做到完美,可以说,《奔腾年代》最终也没有让他失望。

他贡献出了自己演艺生涯最出色的作品。

当电影的剧情逐渐往后推进的时候,埃伯特的嘴角仍然挂着满足的笑意。

“海饼干”在瑞德·波拉德的代替者乔治·伍尔夫的操控下战胜“战将”的那一刻,埃伯特也紧紧攥着拳头,下一秒,拳头松开,他咬着嘴唇,无声地宣泄着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