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页

虽然被荀彧抢了话头,杨彪却还是很高兴,他也不愿意看到刘辩兄弟相残。不管真假,刘协守住了底线,刘辩也表示了对刘协的信任一如既往,这个重大危机暂时就算过去了。他和皇甫嵩一起,大袖翻飞,以最隆重的礼节向刘辩表示祝贺。

……

出了皇宫,坐在马车上,腰背挺得笔直的刘协一下子瘫软了下来,汗如浆出,面色惨白。

荀彧怜惜的看着他,将他搂在怀中。他知道,刚才那一刻对刘协这样一个孩子来说实在太残酷了。即使是他,面对这个情况,他也不能保证自己做得比刘协好。

“先生,我太累了。”刘协闭着眼睛,呻吟道。

“是的,殿下太累了,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了。”

刘协的嘴角微挑,露出自嘲的笑容。“是的,我的确可以好好休息了。皇兄有了子嗣,再也不用我这个包藏祸心的弟弟了。姊姊知道后,恐怕也会高兴万分的。”

荀彧平静的听着,什么也不说,只是紧紧的搂着刘协。

“我知道了,这就是天命。”刘协眼神发直,嘴唇颤抖,语无伦次的说道:“父皇交给我的龙卵,我没有保住,传国玉玺,我也没有保住,皇兄给我的剖鲧吴刀,我还是没保住,这都是天命,是天命。”

荀彧眼神平静,如古井无波。

第427章 风乍起

太平三年,正月,天子大朝,宴群臣,同时宣布了三件大事。

第一,天子得子,一直悬而未决的子嗣问题不再成为难题。

第二,为振兴大汉,天子欲与天下贤良共商大计,征召各地的贤良俊杰入朝议政,路途遥远,或身体不便的,也可以奏疏形式上奏。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但有只言片语可以采纳者,必有酬赏。哪怕有所偏颇,也不以言治罪。此次会议,天子不是最后决策人,将以三位辅政大臣为首,组建博学能臣数人,组成评审团,对各方献策进行汇总评定,聚其精华。

第三,天子将亲征山东,平定袁氏叛乱。在出师之前,各地叛军有向朝廷认罪的,可以从轻处罚,负隅顽抗,抱有幻想的,严惩不怠。

这三件事立刻在朝臣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随即又以诏书的形势发往全国各州郡,将震动传播到帝国的第一个角落。一时间,洛阳城里议论纷纷,奔走相告,稳重的人还在揣摩圣意,心急的人已经开始研墨铺纸,奋笔急书,希望能在这场大会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