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经过几天的选拔,华雄从一万多鲜卑骑士中挑出了两千三百多骑,独立一营。虽然最开始的时候这些鲜卑人未必是真心愿意为汉人效力,可是当他们经过层层选拔,从一万多人中脱颖而出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非常骄傲,不知不觉的和那些落选者有了距离,以天子亲军自居。

剩下的七八千人领了遣散费,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曾经的同伴们换上了新装,然后沮丧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征召,也暗下决心,回去之后一定要苦练武艺,争取下一次征召时能够入选。他们也许可以不在乎能不能为天子效力,但是他们不能无视征战带来的战利品以及天子的赏赐。没有战利品,没有赏赐,他们很难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刘辩随即从龙骑中挑选了三十多名精锐,将他们安排到鲜卑人中担任从百夫长开始的军职。因为之前的较量,龙骑的实力已经得到了鲜卑人的一致的认可,这个安排没有引起任何反弹,鲜卑人平静的接受了这些来自龙骑的上司。

一切就绪之后,华雄带领这三千多汉胡精骑开始训练。董卓推荐华雄到刘辩身边来,并不是因为他的武力超群,更是因为他出自西凉,长年征战,有高超的骑战能力。刘辩相信董卓的眼光,毫不犹豫的将唐陶龙骑骑督的位置挪了出来,交给华雄。华雄感激莫名,自然要使出浑身的本事,为刘辩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精锐骑兵,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董卓的忠心。

几天之后,刘辩收到了董卓的消息,他们已经出发了。董卓留下李儒守边,自已亲率一万步骑,直奔和连驻牧的稽落山,而杨凤则率领五千精骑,出鸡鸣塞西行,直扑千里以外的居延。

刘辩立刻明白了董卓的用意,不禁拍案叫绝。董卓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品德不敢恭维,用兵的眼光还是有的。这两路大军一明一暗,看起来目的是稽落山的和连所部,其实目的是居延泽。居延泽有柘木林,向来是匈奴人制箭用的上等箭材来源。当年霍去病西出祁连山,连番恶战,所谓断匈奴右臂,其中就包括这个战略目的。

草原上的民族以骑射为根本,没有了箭材,他们就等于被拔掉了爪牙,威力大减。如果杨凤夺取了居延泽,其杀伤力比全歼和连所部还要大。以董卓的脾气和身份,做出这样的选择,里面少不了李儒的功劳。否则,董卓是不可能把这样的好机会留给杨凤的。他如果不同意,杨凤哪有这么多骑兵可用。

李儒这根钉子埋得很好,在关键的时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刘辩随即召华雄、阙居来议事,随后带着三千汉胡精骑,消失在草原上,再次赶往狼居胥山,做出北行狩猎的模样。

……

洛阳,东观兰台。

蔡邕在书架上抽出几只青囊,走回自己那张宽大的书案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的秘密使命结束之后,刘辩罚他在东观整理宫里收藏的典籍,尽可能的去除儒门的篡改,恢复原貌。这个任务并不简单,可是对蔡邕来说,却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不用操心那些烦人的政务,随心所欲的读书,为自己要修的史书做资料准备,哪里是惩罚,简直是最大的恩赐。

因此,他每天都很快乐。

即使他看到戏志才像鬼魅一般的出现在他面前。

戏志才依然是一袭青衫,身形瘦削,眼神忽而凌厉,忽然迷茫。他虽然作士子打扮,腰带里却插了一口刀,不免有些不伦不类。汉代战场上的兵器已经基本不包括剑,但是士子通常还是佩剑。剑乃君子之器,无故不离身。刀是杀人利器,通常是武士才会佩带。而武士在汉代——特别是东汉——地位下降,已经被排挤出了士人的行列。士人佩剑,武人佩刀,几乎是一个不成文的习惯。

看到戏志才佩刀,哪怕知道那是三大神兵之一的剖鲧吴刀,蔡邕还是觉得有些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