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页

“陈公对浮屠成见颇深啊。”刘辩感慨的叹了一口气:“那么,陈公对浮屠又了解多少呢?”

陈纪从容说道:“老臣对浮屠了解不多,虽然没什么兴趣,但也没什么恶感。可是在徐州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老臣对浮屠深恶而痛绝。陛下,你可知道有一个叫笮融的人么?”

刘辩摇摇头。

“笮融是丹杨人,世为大姓。陶谦为徐州牧,笮融往附,陶谦让他做下邳相,督运广陵、彭城的漕粮,待之不可谓不厚。可是谁知道曹操东侵,正当彭城急需支援的时候,笮融却将广陵、彭城的漕粮卷席而去,还蛊惑了百姓三万余口,马三千余匹,致使陶谦无匹马可用,一败再败。笮融至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客之礼,笮融却杀赵昱,大掠广陵,渡江而去。”

陈纪眼神凌厉,一字一句的说道:“陛下,这个笮融凶顽残暴,为什么却能蛊惑人心?因为他奉行的就是浮屠的那一套。日不思耕种,唯以诵经饭僧为业,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这就是浮屠给人的希望。可是天不雨栗,地不生丝,他们所食所衣,都是劫掠而来,每一颗米,每一件衣,都浸满了鲜血,哪里有大慈悲可言?陛下欲以这等凶残之邪道消减魔性,何异于缘木求鱼。”

刘辩一时无语。他知道陈纪说得有些偏颇,可是他又不得不承认,当佛学由哲学变成宗教的时候,其实已经变了质。哲学的高妙精微变成了宗教的腐朽虚伪,很多人皈依佛门并不是为了追求大彻大悟,而是为了过上衣食无忧的寄生生活。和尚是一个很现实的职业,而不是一个精神上的追求。

不过,他不想与陈纪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陈公以为,如何才能化解龙的魔性呢?”

“当然是儒学。”陈纪拱手一拜:“心有仁义,胸存浩然之气,方能消除魔性,行王道于天下。”

“你说的,是凤仪心法么?”

“凤仪?”陈纪一愣,一脸的惊讶:“凤仪哪有什么心法?”

刘辩也愣住了。“你不知道凤仪心法,你现在……”他指着陈纪翩翩大袖:“这……不就是凤仪吗?”

“这是凤仪,可是没什么心法。如果一定要说有心法的话,那也只是心存敬畏而已。”

刘辩眨了眨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越想越觉得可笑,越笑越是收不住,最后笑得有些打跌。陈纪一声不吭,脸色严肃的看着刘辩,肃穆如祭神。如果换了普通人,在他面前是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的,即使亲近如陈群,看到他这副表情,也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半步。可是刘辩显然不怎么在乎他的端庄肃穆,他笑得很开心,笑得很放肆,笑得陈纪尴尬不已,徒呼奈何。

好半天,刘辩才收起笑容。“听闻贤父子兄弟三人并称三君,境界不凡,不知道你们是如何修行的。”

陈纪不假思索:“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