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页

“其实圣人的圣字也和听有关。圣字的上半部有耳有口,下半部是王。耳就是听,耳顺谓之圣。右侧的口代表教化,意思是说圣人要教化天下,然后方能称王。”

“所以,善于倾听,是为帝为圣的根本。不过,在此之前,通常都解释为为帝为圣者应该听取民声,而没有和修行联系起来。如果联系到龙喜水,五行之中,水代表肾,而肾又与耳相通,那陛下昨夜的经历可能无意间解开了神像之谜。”

“你的意思是说神像真正的用意,就是让观神的人凝神倾听?”

“对啊。”蔡琰兴奋不已,拍着手道:“陛下,你想想看,神殿建在弹汗山中部,又用高高的围墙拦住,数十步之内,除了神殿中的人之外,没有其他人,这正是为了减少干扰,好让观神的人听到神像体内那弱不可闻的风声。用心倾听,激发肾气,静候一阳初生,岂不是和道门吐纳、浮屠冥想异曲同功?”

“听起来……似乎是这么回事。”刘辩连连点头。经蔡琰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能解释神像的各种怪异现象。只是他还不太明白,为什么鲜卑人的神像会穿汉人的衣衫。

“这个问题其实也简单。”蔡琰眼珠转了转,心情有些落寞:“汉人出没草原的人虽然不多,却也不少。特别是两次党锢之后,走投无路的党人要么南奔,要么北逃。北逃者,就有可能选择弹汗山。他们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要想在茫茫草原上活下去,只有出卖自己的智慧,为鲜卑人效力。”

她顿了顿,低下了头:“当年冒顿之所以能与大汉抗争数十年,不仅仅是因为匈奴人擅长骑射,来去如风,更因为有中行说为他出谋划策。檀石槐能统一大漠,也离不开汉人谋士的帮助。他们将大汉的文明传授给鲜卑人,甚至教他们修行之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可这是道门的修行法门啊,难道道门中人也有被党锢牵连,不得不逃入草原?”

蔡琰黛眉轻皱,有些迟疑:“这个……的确令有费解,不过也不是不可能。道门中人大多有儒门背景,不管是天师道的张陵,还是太平道的张角,原本都是儒生。在与宦官、外戚的斗争中,道门中人大多时候还是站在儒门一边的。兼通道门学术的儒生也不少,家父就是其中一个。”

第233章 精兵猛将

阎行怒目圆睁,力贯双臂,手中的长矛虎虎生风,一口气向张辽刺出了七矛。

张辽单手挥刀,信手拨挡,轻松似闲庭信步,将阎行的攻击一一接下,一刀挥出。有劲风忽起,直奔阎行面门。阎行旧力已去,新力未生,迫不得已,只得鼓起余勇,横过矛柄,举过头顶,架在面前。

“嚓”的一声轻响,矛断,张辽的战刀在阎行的额头停住。

“啪!”阎行的头盔突然裂开一道缝,迅速延伸至盔缨处。

阎行面色如土,看着近在咫尺的刀锋,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他知道,自己刚刚在生死之间走了一遭。如果不是张辽手下留情,他只怕会被这一刀劈成两半。

张辽收刀,向后退了一步:“没有修炼过导引图谱,你不是我的对手,回去劝劝韩遂,不要听信那些山东人的谎言。在他们的眼里,凉州人、并州人都是野蛮人,帮他们,你们不会有好下场的。与其如此,不如弃暗投明,随陛下征伐,做个中兴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