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这个任务很危险,也是一个机会。”刘辩拍拍卫观的肩膀:“如果你能把右耳军带好了,将来统领上万的大军不成问题。朕需要的不仅是饱读诗书的书生,也不仅仅是勇武绝伦的猛将,朕更需要文武双全的能臣。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是朕对你们的期望。”

卫观如释重负,躬身领命:“谢陛下厚爱,臣敢不肝脑涂地,以效犬马之劳。”

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气

卫观走了出去,刘辩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

与卫观担心的不同,刘辩对儒门没有那么深的敌意,对意识形态挂帅的政治斗争,他没有那么敏感,这也是他为什么能用卫观等人的原因之一。

但是,他对儒门能不能教化鲜卑人持怀疑态度。卫观说,用儒家的忠孝思想把鲜卑人变成大汉的顺民,可是他总觉得这有点不靠谱,原因很简单,儒门刚刚背叛了朝廷,你还指望儒家思想能把鲜卑人变成安分守己的顺民?

这未免也太讽刺了吧。

对意识形态,刘辩的见识有限,但是他知道向人请教。关于各家各派的思想,他身边就有一个绝佳的老师,而且是个妙龄少女:蔡琰。蔡琰的父亲蔡邕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儒,而不是纯粹的经学家。他不仅精通今古文经学,而且对道家、方术、谶纬这样的学问都有很深的研究,蔡琰从小跟着蔡邕流浪江湖,这方面的薰陶非常人可及。

刘辩叫来了蔡琰。

蔡琰手里摆着一卷羊皮书,站在刘辩面前,躬身行礼,嘴里冒出一串稀奇古怪的音。

刘辩一句没听懂。“阿琰,你说什么?”

蔡琰一怔,随即不好意思的笑了:“呃……臣妾刚才说的是希腊文,是见过陛下,愿陛下得到奥林波斯诸神庇佑。”

“你的希腊文说得这么流利?”刘辩很惊讶,随即又问道:“不对啊,你最近不是在研究罗马么,怎么先学希腊文?”

“陛下,罗马人自己也把希腊文当雅文,把拉丁文当俗言啊。他们的学者都喜欢用希腊文写作,有身份的人在一起也喜欢用希腊语交谈……”

刘辩非常意外。还有这回事?罗马人哈希腊可不是一点两点啊。不过,他找蔡琰来可不是为了说希腊。

“有人建议用儒家学问教化鲜卑人,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