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站在由十六人举起的大鼓上,腰挎小鼓,闻声起舞的蔡琰,更是吸引了无数年青俊杰的目光。

当人们听说这个站在大鼓上轻盈起舞的少女居然是大儒蔡邕的女儿时,顿时惊落一地眼珠。对于河东人来说,天子最近和并凉人混在一起,武功固然不错,文采却是略逊。迫于压力,他们来参加这场新年聚会,心里对天子却多少有些鄙视。在他们看来,以性情论,当然还是知书达礼、雍容大度的袁绍和他们更投契一些。

谁也不曾想,天子身边的一个小女官居然是蔡邕的女儿。

很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形成了。

一种看法认为:蔡邕这个女儿肯定没能传承蔡邕的学识,只能做一个女官,跳跳舞,以色娱人。

另一种看法认为:天子不会用人,如此才华的奇女子,居然用来做歌舞伎,实在是暴殄天物。

刘辩听力过人,即使和那些河东士绅隔得有些远,依然能将他们的窃窃私语听得清清楚楚。他不由得笑了一声,转身杨修说道:“看来这些河东士绅对朕没什么好印象啊。”

杨修苦笑一声:“陛下何必斤斤计较,高祖当年也被人笑话的。”

“听你的意思,你好象很同意他们的意见啊?”

“这个……臣不敢。”杨修尴尬的笑了一声,低下了头,面红耳赤。

“哈哈哈,放心好了,朕不会怪你的。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把新年朝会办得像那么回事,朕对你的办事能力很满意。德祖,你是琏瑚,只是欠些琢磨。以后当慎言慎行,杨家五世三公可期。”

杨修大喜,连忙拜谢。

“把那个人叫过来。”刘辩指了指站在河东士绅前排的一个中年人:“他是哪一家的?”

“卫家。”杨修看了一眼,又道:“他叫卫觊,字伯儒,据说是前汉大将军卫青的后人,颇以祖上的功业自居。此人不仅学问好,而且颇有见识,一般的俗人入不了他的眼。”

刘辩闻弦音而知雅意:“你是怕朕自取其辱?”

“呃——臣不敢,臣这就去传。”杨修不好再说,只好亲自去传。他和卫觊说了几句,卫觊看了刘辩一眼,似乎有些不太情愿,杨修劝了几句,他才很勉强的点了点头,转身关照了一个年轻人几句,快步向刘辩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