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阎忠微微一笑:“不谋而合罢了。文和,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贾诩沉吟片刻:“荆山之玉。”

阎忠眉头一挑,以贾诩的为人,对天子有这样的评价,让他很意外。

“经验不足,见识过人。心性坚定,朴质少文。”

阎忠若有所思,缓缓点头,捻着胡须道:“这么说,是个高祖一般的开拓之雄,而不是光武一般的守成之君?”

“庶几近乎。”

“那我就放心了。”阎忠看看贾诩,开门见山的说道:“我这次随左将军来洛阳,不仅是为了助天子击退袁氏,守住洛阳,还有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吗?”

贾诩笑笑,不假思索的说道:“迁都长安。”

阎忠放声大笑:“文和,我没看错你。你看,你是去前线,还是留在洛阳?我们联手,让那些山东人看看,山西不仅出将,同样也能出相。”

贾诩沉吟片刻:“先生智计出众,又有山东为官的经历,对那些人的手段比较熟悉,留守洛阳比较合适。我山西人欲得天子信任,不可锋头太劲,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就让我陪天子去前线,你与左将军镇守洛阳吧。”

“甚善。”阎忠一口答应,两人相视而笑。

……

“臣愿陛下为高祖。”皇甫嵩拱拱手,诚恳的说道:“山东兵不足惧,袁氏兄弟不足惧,然大汉至今四百余年,光武至今亦有两百余年,当有更化。愿陛下为更化之主。”

刘辩不太自信。皇甫嵩的建议让他很意外。皇甫嵩率领三万精锐赶到洛阳助阵,却不是想自己去前线作战立功,而是要将精锐交给他,让他御驾亲征,他自己镇守洛阳。

这不能不让他有所疑惑。一方面是疑惑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疑惑皇甫嵩的用心。

但是,他不得不说,皇甫嵩的理由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