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神转折(三)

寒门崛起 朱郎才尽 2024 字 2022-11-04

在一阵欢声笑语中,高拱一脸嫌恶的扫了殷士儋一眼,半眯着眼睛,冷哼了一声胡闹。

当然,高拱一人的冷哼,与众人的欢声笑语相比太弱了,出口后便淹没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了,没有翻起多少浪花。

不过,朱平安是注意到了的。

在认出殷世儋后,朱平安就一直在不着痕迹的关注着高拱了,注意到了高拱嫌恶的表情,以口语从高拱唇形中读出了“胡闹”二字,朱平安不由的摸了摸下巴,原来高拱早就看不上殷世儋了,怪不得殷世儋未来进入内阁后,一直被高拱打压呢。

一阵欢声笑语之后,殷士儋又向着众人拱了拱手,环视席上众人一眼,将众人的神情收入眼中,呵呵笑着告了一声罪,胸有成竹的面向众人说道:“呵呵,方才一诗,权以为博诸君一笑。接下来这首,才是我要写的。”

“啊?”

“搞了半天,原来殷大人,你是故意逗我们的啊?!”

“殷大人,你啊”

闻言,众人吃了一惊,愣了一秒后,哭笑不得的指着殷士儋。

殷士儋说完之后,便又重新蘸墨提笔,在屏风上挥毫泼墨了起来,铁画银钩,笔走龙蛇。

顷刻间,又是一首《咏箸》跃然纸上:

《咏箸》

蛮夷深讶汉家功,双箸穿梭筵席空。晨指银盘撕走兽,暝随绿醑截飞鸿。虎熊胆怯雨犹泪,玉兔寒心月似弓。谁觑夹条如许细,须知持者乃豪雄。

写罢,搁笔桌上,殷士儋向着众人拱了拱手,潇洒的转身而走,回返座位,毫不拖泥带水。

“好诗!”

“一派中原雄风!”

“读殷大人这一首《咏箸》,如史书穿梭,梦回汉唐,我堂堂大明亦当如是。”

在殷士儋转身的瞬间,一片叫好声响彻凉棚,反响丝毫不弱于之前那一首诙谐版的《咏箸》。

“好诗。”

朱平安也放下了筷子,跟着众人拍手叫好,殷士儋的这一首诗比前面几人的诗作都要好,高了一个水准。

王耀祖的《咏竹箸》是不错,但也仅是不错而已,还达不到惊艳,更达不到崔颢《黄鹤楼》那般令诗仙李白搁笔的地步。

崔颢题在黄鹤楼上的一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成为千古绝唱,这一首《黄鹤楼》也唱响了黄鹤楼的千古大名。

黄鹤楼因此声名远播,但是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黄鹤楼附近还有一个搁笔亭。

在崔颢题诗后不久,号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也登上了黄鹤楼赏景,登高远眺,陶醉于美景之中,一时间诗兴大兴,正要题上一首诗抒发一下感慨。提起笔的时候,发现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为其大作折服,遂搁笔熄了题诗的念头,无奈的道出了一首有名的打油诗“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显然,王耀祖自认不凡的佳作,还远未达到崔颢《黄鹤楼》令人搁笔的地步。

在座的众人都是经过科举独木桥考验之士,饱腹诗书之辈,诗词歌赋都甚精通,王耀祖的一首还算不错的《咏竹箸》,并没有令众人搁笔,反而更加激发了众人跃跃欲试的念头。

满分一百,你答题一百分,我就不上去了;可是你才答了80分,那我可得上去一较长短。

于是,在王耀祖之后,诗会上诗作不断。一位又一位大人上前,将自己的诗作题写在屏风宣纸上。

《咏竹筷》

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

《竹箸》

出身山野入厅堂,不见餐桌不起床。百姓王侯频握手,人间美味它先尝。

《咏箸》

少时青青老来黄,每结同心配成双。莫道此中滋味好,甘苦来时要共尝。

……

每一首诗作留下,众人都会点评一番。

当有佳作出现时,诗会便会进入一个小高潮,众人传颂佳作,点评赞赏声不断。

朱平安在大快朵颐之际,也在关注着场中情况。

大约七八人上去作诗之后,朱平安注意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同样为座次第二位的爽朗豪雄官员也在众人连声推举下,笑呵呵的起身上前,执起毛笔龙飞凤舞的作了一首诗词:

《咏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