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童院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带着下属默默估算了一下。

原先很多需要纠结权衡的指标,包括地基本身的处理,在这种新思路下,似乎都有解了。

而且,兰方地处北纬3度,跟北纬1点5度的李家坡气候环境类似,基本上是在赤道无风带上了。

即使现在还没有精确评估当地气象数据,楼梯承重、杠杆扭矩,应该都是没问题的。地基打深一点,那就是世界第一高楼的优良孕育土壤。

第133章 出来混就是要讲信用

确认了总体上的大方向和技术思路之后,兰方塔的规划设计进展总算是突破了瓶颈,进入了一段快车道。

经此波折,顾鲲也深刻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甲方光有豪横是不够的,马来石油和湾湾人肯定也豪横,但他们之所以中计,其中一方面的因素,也是因为甲方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

就拿全封闭承重筒结构这事儿来说,甲方要是不主动提“我愿意浪费占整体工程好几成的建筑面积”这种姿态,让乙方想办法,他们是绝对没胆量提出来的。

盖一个楼,钱花下去了,可能盖出来的面积三分之一都是废的,哪个乙方能主动这么异想天开?

顾鲲就非常慷慨,他的姿态,充分让乙方认清了他铺张浪费的程度和覆盖范围:给他做事,不但可以浪费钱,还可以浪费建筑面积、实用效率、时间……

不要限制了想象力的覆盖面积,为了世界第一,一切皆可浪费。

他还给所有设计师报销了无限次往返机票、未来两年在兰方国内的酒店住宿和其他饮食起居开销。让乙方的人想什么时候现场勘测就什么时候现场勘测,配套一律确保到位。

技术上的难点肯定还有,但相比于顾鲲显示出来的决心,那些都是可以用钱搞定的了。

比如一开始,同济建院最担心的另一个问题:兰方的地层过于疏松,基底主要是由千万年来珊瑚礁的生长、以及砂劳越河带来的冲积泥沙构成。

这样的地方起高楼,浅表地基是很难撑住的。冲积泥沙哪怕经过千万年的压实,也充其量就是变成页岩,而页岩是硬度比较低的岩层,跟花岗岩玄武岩基质完全不能比。

然而,顾鲲只是大笔一挥,批准他们随便增加挖掘土方作业量和填灌作业量,相关工程量上不封顶,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