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页

而且郑成功赚的毕竟只是当时全球贸易中的一小部分:茶叶在马尼拉的价格,跟最后运到阿姆斯特丹的价格,在17世纪至少是相差15倍。到了阿姆斯特丹,一斤银子就只能买几斤茶叶了。”

顾鲲解释这么多,也是为了安抚士气,统一一下作业前的思想,所以他也不想更多废话。

“行了别问了,开工吧!龙五,这次你潜水引路。高哥,你先在船上控制,我坐有线潜航器下去看看,顺便先看看能不能把重要的箱子搬点儿上来——许虎,你就负责看着堆场,捞上来的货都集中起来,谁也不许私自拆箱查看。等我回来一起验。”

短短几句吩咐,顾鲲就把活儿安排好了。

许虎就是当年高健雄手下的兵,在甘泉岛服役过,因为他是第一个办退伍转业跟着顾鲲混的,顾鲲在安排看守收获这些不需要技术含量、但最需要忠诚度的活儿时,就倾向于信任他。

不一会儿,龙五就又带着潜水员下水了。

而“夜莺号”的船尾,也像是船坞登陆舰一样,打开了一道通海的舱门,里面驶出一条在90年代绝对算是颇具科幻感的小型线控潜水艇。

别小看这条只有十几吨的电动潜水艇,这是顾鲲在黑克兰时,最后额外花钱添置的高级装备,花了好几十万美元呢。

这小潜水艇带一条2公里的电缆,所以最远情况下可以行驶到直线距离母舰2公立远的地方。不过最大深潜只有1000米,这是抗压外壳决定的,不是电缆长度决定的。

电缆有手臂那么粗,再加上外面的绝缘层和铠装,几乎相当于人的小腿了。正常情况下,潜艇电机的动力就全靠电缆输入。

不过艇上也是有应急电池组的,能够撑15分钟。为的就是万一出现意外、电缆断裂或者出现供电故障,小艇还能在15分钟里,靠应急电力快速上浮到水面。安全性可谓是万无一失了。

潜艇前方有两根机械臂,关节并不多,不能做什么精细操作,却足够对木质沉船的外壳破拆。

艇尾还有一个可以开关舱门的平台,只有几立方米的容积,平时就是进水的。这个设计,原本的意图是用来收纳运输一些海底科考的发现物,不过到了顾鲲这儿嘛,就直接当运金银的搬运工了。

顾鲲这辈子是第一次开这种玩意儿,不过他有前世的经验,上手还是很顺利的——

上辈子重生前,这些有人驾驶的线控潜艇都已经被淘汰了,大洋国用的都已经是无人遥控的,就一个操作员坐在大船上,在屏幕上看着潜艇摄像头拍回来的画面,跟打游戏机一样操控。

就那种高档货,他也捞过好几条,还上缴给有关部门换取过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