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瑶这个还是曾祖母,贾家太夫人的嫁妆,年家在京郊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庄子,被贾夫人给瑾瑶陪嫁了。

庄子里原种了稻米等七八种谷物,又养了些家畜家禽,供应主人家生活足够了,还有富余。

瑾瑶之前实地考察过,虽然庄子看起来不小,可实际上应用起来的地方却并不算太多,很多都浪费掉了,她打算将其重新规划,完全开发出来。

佃户只有七十多户,劳动力不足两百,那就需要不少牛才行,目前只有三头,且已有年岁,该换了的,这就需要想办法才能买得到。

粮食还得种,虽然四爷饿不着她,可这年头说不好,时常这里遭灾,那里虫害的,粮食价格起伏很大,自己种了备起来总是踏实些。

果树也要栽些,她喜欢吃新摘的果子,买来的摘下一段时间总没那么好口感,庄子离京近,每天可以送过来。

蔬菜不用说了,不止她,就是庄上佃户也得吃饭菜不是。

还要种花卉,她的会馆美容产品所用的多从花草中提取的,鲜花自是少不了,大批的已经在小汤山种植了,这个庄子上倒也可以少种些用来观赏。

这样自己在府里呆烦了还能去住上几日松散一下。

也就是想到这里,她才想到了如何给四爷送钱。

这庄子只以种植三季,春夏秋,冬季只能打些猎物,那里不过有个小山头,能猎到的东西有限,左不过一些山鸡、野兔,没多少吃头。

佃户们到冬天就闲了起来,如此一来不如搞个暖棚,左右她也不差钱,没必要委屈自己,既然能创造条件,不如就弄个像样的,瑾瑶大手一挥,就用玻璃的。

她也听说四爷有个玻璃作坊了,只因玻璃制品市场上昂贵,无法平民化使用,他又不敢随意降价扰乱市场,如今只能做些奢侈品,售价虽贵,其实赚的比不上预想的。

瑾瑶就打算派人在他那订做一批玻璃,做一个二百平的暖棚,专门种植蔬菜,想来足够她用的了。

说做就做,招来银铃合计半天。

于是第二天四爷玻璃作坊的掌柜兴奋地跑来向他禀报,作坊接了一笔大单,有人要了近二十万两银子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