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王政君被破交出传国玉玺,随即王莽便在群臣的联名之下,由孺子婴禅让后称帝。这也是自三皇五帝之后,又一次“名正言顺”的禅让。

王莽称帝之后,立刻开始了自己筹谋已久的改革。

建国元年,他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同时,与民休息。从此,国泰民安。

他循序渐进,政策中包含许多超前的改革,如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其中的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是托《周礼》中的古制改建的。不过实际上,王莽改制有许多政策是上古时期也从未有过的,也并不是单纯的改制。

第二百六十一章 定数

由于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

王莽自建立新朝,执政以来,便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政策。他的改制,让天下休养生息,原本起义频繁的灾乱也渐渐地熄灭了下去。

这让南瞻部州的气象,逐渐变得稳定了下来。三界的诸多仙神,也都因此暂时没有关注王莽。

但是,好景不长,王莽的政策颁布数个月以后,各地豪强及贵族都发现自己的利益被极大的损耗了。再加上刘氏宗室不断的反抗,四方都掀起了激烈的反对,社会之上动荡更盛。

在这个时候,三界的大神通者都感受到了一种隐约难明的力量。

这种力量,源自“天道”,但是却并不是像昔年始皇帝那般直接的降罪。而是一种对于南瞻部州本身的影响。

或许可以称作“定数”。

在这种力量的牵引下,顿时,民心崩塌,四方各地起义频生。王莽为了缓解矛盾,采取了对外政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希望能够利用武帝时对匈奴的仇恨转移矛盾。

然而此举却是徒劳的,接连数年,各地的起义军蜂拥而起,动乱愈演愈烈。三界大神通者都看在眼中,有不少与苏寻商谈,商定南瞻部州之后的归属。

自始皇帝之后,原本的“天定国运”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过汉朝独尊儒术,如果这场动乱使得这个政策发生了改变,那么天庭势必也会受到影响,或许也会使得以后的计划产生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