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便使神通法力,将那避水剑、开山斧都重新拿了出来。只是如今两样神兵,却已无光泽,成了数块黝黑巨大的生铁,上面隐隐还有业煞流转,乃是那孽龙的残魂。

苏寻道:“汝将得正果,却没有件趁手的法器,倒也不好。我便再助你一助,数日后可再来取。”

杨戬开心不已,再拜恩情。两人一番清谈,杨戬离去。数日后再来,临别时,苏寻将命人将一把兵器抬出,冷光凛然,宝气蕴藏,杨戬仔细观看,乃一把三尖两刃刀也。

他不由自主将这把兵器拿在手中,只觉得无比趁手,这宝兵也仿佛有灵一般,轻轻跃动,大为欢喜,似乎与自己的心灵契合。

有诗赞曰:

此宝本是治水兵,老君炉中亲手煅。

禹王求得号神珍,开山避水甚灵验。

真君借来救生母,折宝助民方称赞。

金阙府中复重生,两刃三尖功无限。

又有诗赞曰:

如意变化可心怀,能大能小号灵兵。

日月星辰此中藏,天地气象锻精英。

成形自在能腾挪,霞光绽放飞太清。

攸攸冷气逼人寒,条条杀雾鬼神惊。

苏寻道:“汝虽在灌河之中历练了三百年,但并未得悟清静心,只因战胜了那孽龙,而成就了不生不灭、道德自化的法力。这把宝兵,乃是以那孽龙魂灵所炼,其已被你镇服,如今携带,有益无害,可助你静心自在。”

杨戬愈发感恩,难怪这宝兵如此趁手,当即拜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