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众仙皆看向座上的苏道真。

菩萨继续道:“诸君只知道太极天尊天人创道,成就道果。但是当年其亦曾随道祖西出函谷,一路感悟造化,所修的却恰似是这造化道。杨戬的造化道,虽然与之形似,却不得其神,恐怕是照猫画虎,鸲鹆学舌得来的。故而,若是苏天尊出手,定然能将之收服。”

玉皇大帝闻言,看向苏寻道:“苏君可愿领旨救驾?”

苏寻颔首道:“既然观音尊者举荐,我虽不才,也愿意赶往一试。”

玉帝大喜,亲书法旨。苏寻接了圣旨,恭敬起身。玉帝复又斟满一杯灵酒予苏寻,众仙皆心花怒放,俱举杯面向苏寻。苏寻道谢接过,一饮而尽,即离了瑶池,径至灵霄门外。

忽听得喊声振耳,天兵越集越多,四大灵官将杨戬团团围住,不敢放过。苏寻传法旨道:“众将皆散往一旁,将杨戬放出,等我问他有何法力。”

众将听到玉晨大帝的旨意,连忙散去,将位置留了出来。杨戬酣战正凶,忽然看四大灵官皆离去,心中一震,抬起头来一看,却发现出现在自己上方天中的法象,赫然是那个熟悉的身影。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弹指间,莲华散尽

眼前的人正是苏道真,杨戬心中一震,头脑当即猛地清醒了几分,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初离开斜月三星洞的时候,杨戬慧眼已成,便惊觉了许多眉目,深知很有可能苏道真便是自己的恩师,亦或就算不是,也定然有千丝万缕。

可是事到如今,他把那念头一转,只知道此次自己闯出的祸患比天还大,生怕连累了师父。

他重蕴怒气,高声道:“我见你的相貌,莫非是青羊宫的苏子座下?”

苏寻微微点头道:“不错,我正是苏道真。如今受封琼楼金阙太极天尊,掌群星玉晨大帝。杨戬,你也是天生神圣,通明孝道大义,缘何如今这等暴横?”

杨戬道:“我原无反心,只望能够救得生母,便自归隐。奈何天庭着神兵天将兵围灌江口,杨戬自知罪孽深重,若能替母受罪,被镇压了倒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些个天兵天将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不但强行动手,更屠杀我灌江口的无辜生灵,如此罪孽深重之天庭,要之何用?若眼见苍生因天而罹难,我宁可旧账重算,连带我母被镇压多年的苦难一同告难上天,问心无愧!”

苏寻道:“本事不大,狂言却不小。你岂不知人有人规,天有天条?这世间日月星辰斗转,春夏秋冬变换,皆有天庭运作。若世上每个人都自觉冤屈,便要违逆天心,那三界岂不大乱耶?汝母违背天规,自是不提。那灌江口的生灵受汝庇护,承汝大恩,知汝反天一心相随,看汝得胜拍手相庆,虽看似义气,但也只是一时的义愤。更不知自己已然是在助纣为虐,成为反军,愚蠢之至。若说因何而受牵连,那也是因为你不明大义,咎由自取!”

杨戬闻言,略微不服道:“即使如此,苍生又有何辜?门生杂草,便要连花簇一同剪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