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纪较大的船夫告诉商澜:“这二人坐过我的船。呸,两个大男人,腻腻歪歪,也嫌不害臊!”

商澜道:“大叔知道这人叫什么吗?”她指着孟一则案的凶手。

船夫道:“小白脸叫他有义,不知道姓啥。”

商澜又道:“大叔,这件事非常很重要,您再好好想想。”

船夫想了又想,到底摆摆手,“我 就听见‘有义’俩字了,实在不知道姓啥。”

“有,义。”商澜咀嚼一遍,又道,“那您知不知道哪个地方有混江湖的,懂武艺的人?”

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接茬道:“懂武艺的啊,檀香寺的武僧会,听说经常收俗家弟子。”

檀香寺在香县西北郊,离这里不远。

商澜等人赶到时,寺里刚用午膳,谢熙随喜几两碎银,大家伙儿便跟着蹭了顿斋饭。

用完饭,商澜找到主持说明来意。

主持立刻把武僧找了过来。

武僧一眼认出了孟一则案的凶手,“这不是张有义吗?特别老实的一个孩子,他八岁时来寺里学武,十五岁出师,说是做镖师,后来 就再也没来过了。”

“他家 就在香县城北,小渡头那里。”

小渡头是个自然村,村民以打渔为生,离檀香寺只有三四里地。

骑马片刻 就到。

几人打听一番,很快找到了张有义的家。

张有义父母死得早,两个兄长把他养到八岁。

哥俩都是三十多岁,老实人,也认为张有义是老实人,绝不可能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