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母子会过得好的,额娘。”

其实弘时还是过了几年好日子的。他的生母李氏在王府早期很得宠过一段时间。不像弘历弘昼打出生起就笼罩在年氏的阴影下。

弘历还记得,自己四岁的时候,额娘生日,阿玛本说要来后来却没来。当时弘历还小,直接问奶嬷嬷道:“阿玛为什么不来陪额娘了?我可以去找阿玛过来吗?”

他话音刚落,被奶娘一把捂住嘴:“好阿哥!小祖宗!再不能说这样的话。年侧福晋身子不爽快,王爷正不高兴骂太医们呢,您可别撞过去!”

四岁的弘历被当时奶娘脸上的畏惧和忽然抬高的音调吓住了,记忆如斧凿一般深刻。

直到今日他还记得,奶娘当时眼睛都要瞪出来的样子。

他希望有一天,也让人畏惧他,畏惧他的额娘至此。

能像皇阿玛一样做皇帝当然是他心底最深的渴望,但若不成,弘历只看着十三叔如今的威望,也觉得很好。他细心留意过,上书房师傅们对十三叔的恭敬,也不比对皇阿玛差多少,在圆明园时,臣子偶遇怡亲王,也都远远就起手行礼,没有一丝疏忽。

很快到了弘历该回阿哥所的时辰,熹妃也不多留,只道:“回去多整理些功课吧,哪怕到了草原上,你皇阿玛也不会喜欢你荒疏了功课的。”

过了这个虚九岁的生辰,也是一种象征,弘历开始从孩童皇子转变成少年皇子——这个年纪的圣祖都登基了。

皇上看他,也会渐渐摘下‘小孩子’的滤镜,去真正审视他作为皇子的水准。

熹妃想,她从前能帮儿子的就很少,以后只会更少了。儿子只有去跟他的君父学习,看能不能成为一个会被皇上认可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