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人够多,缺的只是做官的位置罢了!

或许那些科举苦读出身的士子,因非世家名门出身,有些官职是难以上手的,但事关民生上头,他们做的说不定比‘何不食肉糜’的世家子更好。

比如皇上曾经亲手提拔的田文镜。

对这种歪主意皇上的态度就是:朕对涉事官员革头不革职,现在可以滚了。

且说这主意虽是八爷想出来的,但八爷也学聪明了,也有敏感直觉,觉得只靠自己带着这个想法跟皇上硬碰,容易英年早逝,于是这回他说服了隆科多跟他站在一起。

隆科多家亲戚多,牵扯多,他又素来爱跟人结交,爱个面子,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折中的法子。

不但如此,八爷还将此事告诉了弘时,鼓动弘时在御前提出这个方案,为他皇阿玛‘分忧’。

弘时年轻,对廉亲王又信任,再见皇阿玛的好舅舅隆科多也赞同此事,就乐颠颠去了。

弘时认认真真劝说:“皇阿玛,这朝中有本事的臣子不多,便是有些瑕疵,也可留任啊。”

皇上冷飕飕威胁:“朕并不缺臣子。”之后还盯着弘时:“朕不光不缺臣子,还不缺儿子!”

若是换个皇子,比如康熙爷九龙夺嫡时代的任何一个皇子,必然都有敏感的政治嗅觉,知道皇阿玛这是生气了。

然而弘时并没有。

他闻言心中还十分感动:皇阿玛心里果然最看重我这个长子。这会子几个皇子里唯有我长成能够为阿玛分忧,两个弟弟还小根本不顶用呢,皇阿玛就觉得不缺儿子……这意思是,只要有我为皇阿玛分忧,皇阿玛就觉得够了!

他只需要我一个儿子。

想到这些,弘时就忍不住乐得开花,对皇上道:“是啊,皇阿玛不缺儿子,儿臣愿意为皇阿玛分忧,做皇阿玛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