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山河不夜天 莫晨欢 2317 字 2022-08-28

这封折子一出,百官震惊。

紫宸殿上,左相徐毖紧紧握着手中的玉笏,浑浊苍老的眼珠摇摆不定。他缓缓抬起头,看向站在自己右侧的右相王诠,仿佛要从他那淡定的脸上看出他心里的头绪。而赵辅也错愕不已。

邢州大旱,这事非同小可。

开平二十年,赵辅沉迷修仙,正在建造登仙台。可突然,西南三月未下甘霖,导致邢州、苍州、孟州三点大旱。那时的赵辅被吓得一个激灵,朝堂上、民间都有了谣言,说是因为他大兴土木修建登仙台,劳民伤财,这才引得天降大灾。

为了这件事,赵辅还特意去天坛祈福一个月,吃斋求上天庇佑。

天灾定会死人,只是死多与死少的问题罢了。那年邢州三地旱灾,死伤十余万人,赵辅是觉得多了些,但那年的旱灾着实严重,赵辅革除了一干官员的乌纱帽后,就没在意此事。可如今竟然有人说,当年那场旱灾前,邢州库房中没有存粮!

赵辅心中震荡不休,可同时,他恍惚地低下头,望向这些站在紫宸殿中、站在自己下方的臣子们。

许久后,赵辅拿起那张弹劾的折子,用力地摔在地上。

“查!给朕彻查!朕倒要看看,到底还有多少尸位素餐的贪官污吏,在朕的朝廷里胡作非为!”

开平三十五年的冬天,赵辅并未再染上头疾,他精神奕奕,可整个朝堂上,群臣却噤若寒蝉。

来年一月,孙尚德被关进大理寺天牢,案子押后再审。

左相府中,徐毖站在书房中,身后是袅袅白烟的香笼,面前是窗外北方如同鹅毛般的大雪。徐党中坚,如今全在屋中坐齐了。

徐毖默然地望着窗外,屋中,官员们也各个低头,不知敢如何言语。

许久后,徐毖道:“以刘洎为引,牵扯出孙尚德,再牵扯出开平十九年间,所有的邢州官员。这一招,布局甚远,谋思绵长,老夫望尘莫及,甘拜下风。事到如今,宪之,你可知晓这一切到底因何而来?”

余潮生满脸涨红,他站起身,道:“邢州大旱时,学生已经调任离开,去了金陵。但开平十九年间,学生正在邢州。可邢州大小官员沆瀣一气、私吞库房的事,学生是真不知晓!这一切弯弯绕绕,原来一切都是为我而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一次是我余宪之大意了!”

第156章

孙尚德一案, 牵扯甚广, 赵辅钦点刑部和大理寺联审此案。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 刑部尚书余潮生却被除名在外,未能进大理寺审查一干罪官。众人稍稍思忖便明白过来:开平十九年,刑部尚书余潮生正在邢州当差!

邢州一案, 乃是十七年前的旧案,又牵扯多人,想要审理清楚绝非易事。两月功夫很快过去, 邢州案还没审理结束, 西北却先出事了。

开平三十六年三月初六,西北大营中, 一支三十八人的小股兵队奇袭辽境,俘获近百名辽国士兵, 突袭了辽人运输粮草的小道。就着夜色,趁辽人还未从梦中清醒, 天下兵马大元帅周太师派出三万兵马,冲向敌境。

这一夜,金戈铁马, 蹄声撼地。

辽兵还沉浸在梦乡之中, 守着城墙的哨兵刚刚敲响擂鼓,辽军手忙脚乱地穿戴盔甲,拿上武器,他们赶赴到城门口,宋军已经将城门破了大半。

兵贵神速, 三万大军突然兵临城下,任是辽军再骁勇善战,都被打得大败。

然而宋辽交界的这一处城池,数十年前曾是大宋领土,名为焦州。如今在辽国,改名叫大同府。大同府地形崎岖,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哪怕宋军几乎将城门攻下大半,辽人反应过来后,立刻又给守了下来。

守城的辽军将领名叫萧翰,他怒急地派人回大定府:“你速速将宋军进犯的事告之给王子太师大人,这宋兵竟想与我大辽开战!正好借此机会,将他们的幽州等地再次夺取回来,给他们这些宋人一个好看。”

“是。”

辽军守着城门,宋军持甲出战。

双方在大同府僵持了三日之久,大同府的守城将领萧翰并不担忧。他虽说不是赫赫有名的大将,但守住一个大同府还是轻而易举的。但第四日,本该运送过来的军粮却没有从秘密同道运送过来,萧翰这才心道不好。

“糟糕,难道说军粮那边出了状况?”

另一侧,李景德将厚重的头盔夹在手臂间,他大步走进元帅军帐中。如今是三月,西北依旧寒冷刺骨,李景德却热出了一头的汗。他先擦了擦满头的汗,接着才双手抱紧,行了个军礼:“李景德见过大元帅。按照那辽兵召出来的地方,属下带兵又擒获了两队运送辽国军粮的军队。”

周太师肃穆的面孔上难得露出喜色,他大声喝道:“好!是你让那辽兵招供的?”

李景德摸了摸鼻子。他是个厚道人,这功劳不是他干的,他当然不会认:“不是属下,是……那勤政殿参知政事苏温允干的。那小子以前是大理寺少卿,怎么逼人招供,这事他干得贼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