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17章

幸福的小神棍 兮知 5389 字 5个月前

焦氏看了眼厨房,问着旁边的孙媳。“怎么回事?”声音还算温和,她对小吕氏的印象比较好,倒是不着急发火,且,小吕氏也生了对双生子,光这桩事儿,她就待这孙媳要好些,更别说平日里,小吕氏会来事儿,说话全是落在心坎上的好话。

“不是特别清楚。”喻氏想着措词,沉默了下,又添了句。“依我看,应该是有些什么事情的,二嫂平时很少发火,这会儿,怕是委实有些难过。”

焦氏想想也对。“走,咱们看看去,娘仨个哪有喊打喊杀的。”

才走到厨房门口,就见小吕氏从里头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奶奶,吵着你了?我也是气糊涂了,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就是这俩孩子,不帮着家里干活,在外面疯玩也就罢了,回来后,还只顾着自己,半点不念着在地里忙农活的爹和大哥,看着就生气,八岁半大的孩子,也该帮衬着点家里,这一个个也怪我,平时没管好,今个儿,就没控制住,想着再不管管,往后可怎么是好哟。”

“孩子该管的还是要管,八岁也是该帮着家里干点活儿,管归管,但要注意方法,不要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我看立安立平俩孩子也是个懂事的,你好好说道说道,他们会听的。”焦氏听着是这么桩事,倒也没见气。

小吕氏腆着脸笑,凑到焦氏的身边,略略带了点讨好的语气。“奶奶,我正是这么想的,以前念着他们年岁小,不能拘太过份,就没怎么管,现在可不行,再不管呀,长歪了可怎么是好,奶奶你说是吧,从今天开始,我定要好好管管这俩孩子,不听话,就让他们下地干活,干不完手里的活,饭都要少吃些,奶奶你觉得呢?不来点实际的,光口头上说说,只怕他们不听,这打吧,我也心疼,再说他俩皮粗肉厚,怕是打不动的。”

“你的孩子,你看着办吧,你说得,也是在理的,以前咱们家就是这么过来的。”焦氏见没什么事,说了两嘴,就回了正房。

待焦氏走远了些,小吕氏收起脸上的笑,回头冷眉冷眼的看着俩个儿子。“听见没有!还想着告状,不好好听我的话,就等着饿肚子吧!”

“你以为就你一个人会做饭是怎么的!”施立平半点都不怕,还做了个鬼脸。“不吃就不吃!我上奶奶家去吃,还有三婶家,三婶做的饭菜可好吃了!三婶你愿意收留我们吗?”

“对对对,三婶,今晚我和弟弟过来吃饭吧!”施立安笑笑嘻嘻的看着三婶。

喻氏抿嘴笑了笑。“过来吃饭可以,如果二嫂愿意的话。”说罢,她就进了厨房。

“明儿乖乖的去王家读书,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如果不去,看我怎么收拾你俩。”小吕氏压着嗓子丢下句话,也跟着进了厨房,再不张罗晚饭,在地里忙活的父子俩该回来了。

扬氏喘着粗气,把婆婆从邻居家拉回来,却发现院子里静悄悄地,怎么事都没有了。

小吕氏见着婆婆,也是一样的说词,顺便还提了句。“娘,这俩孩子平素我没怎么管,脾气硬着呢,又鬼精的很,回头要是到你跟前撒娇儿,娘你可得帮我看着点儿。”

“宽着心,你管你的儿子,我绝不往里插手。”吕氏心里门儿清,才不沾这事呢。再说,这哥俩也确实要好好的管教番。

小吕氏是下了决心要管教俩个儿子,上上下下都通了气,施立安施立平兄弟俩起初没当回事儿,次日清晨却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父亲和大哥都有早饭吃,而且很丰盛,是白白胖胖香喷喷的肉包子,还配了个水煮蛋!可他们兄弟俩跟前却是白粥,且稀得能照见人影儿。

从没有受过这般委屈的兄弟俩,当即就搁了筷子,嚷嚷着去隔壁蹭饭吃。可是……跑了一家又一家,结果,没有一家愿意给他们早饭吃。又不能跑去二房蹭,脸皮还没厚到那程度。

怎么办呢,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兄弟俩沉默了下,最后灰溜溜了回了家。因为母亲跟他们说,这次早饭他们可以去村里的玩伴家蹭,难道,后面的每顿饭都去蹭?也得别人愿意给他们蹭才是!反正这回她是铁了心,不老老实实的去王家读书,就没饭吃,自个看着办吧,要不就下地跟着父亲和大哥种地去,就俩选择,随他们怎么选。

老话就说过,半大的孩子吃穷老子,八岁的年岁,可不就是刚刚吃饭,在外面跑一圈,肚子就空了一截,是半点饿都受不住的。

早饭过后,兄弟俩乖乖的跟在母亲身后,往奶奶屋里去。他们选了去王家读书,种地是打死都不会去的,他们又不傻。

王太爷见着俩个孩子的时候,有点诧异,很快就反应过来了。送来了也行,如果能坚持住,他也是愿意教的,只要是好苗子,但是,这俩孩子若不好好读书,反而还影响善哥儿和小小,那就不要怪他不留情面了。

王太爷的想法也没藏着掖着,很直接的对着吕氏和小吕氏说了出来。小吕氏表示,王太爷怎么想的就怎么教,这俩兔崽子要是不听话,随便管教。走时,她顺便还叮嘱了兄弟俩一句,不好好读书就没饭吃,反过来,成绩好,得到了王太爷的表扬,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施小小和善哥儿就看着这兄弟俩坐到了旁边,跟着一起读书,然后……他们竟然真的有认认真真的读书!

几天后,王太爷乐呵呵的表扬了这俩兄弟,说他们俩还是有点灵气的。

施小小:我,我活了近千岁,竟然也有看走错的时候。

小吕氏没有半点心理准备,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听到这么个消息,她当场就愣住了,呆呆的有些反应不过来,脑子也是一片空白,有点发木。

满心欢喜的扬氏,没注意到小吕氏的异样,回答完话,她咧着嘴乐呵呵的往外走,迫不及待的想要跑到地里去,把这喜事儿告诉丈夫儿子,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阿昌要跟着善哥儿识字?这是真的?”半响,小吕氏才缓过神来,侧着头小声的问三妯娌。

喻氏这会儿是没法避开,柔声应着。“听大嫂的话,似乎是这样的。”却也没发表别的意见,免得再刺激到二嫂。

“善哥儿才跟着王太爷读书,阿昌就眼巴巴的凑过去,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小吕氏边想着措词边说着话,声音且低且慢,隐约间带了些小心翼翼的意味。“我的意思是,会不会打忧到善哥儿?主要是善哥儿还小,也才刚刚开始读书。”

“娘既然答应了这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喻氏心里跟个明镜似的,非常清楚二嫂的想法,她本不欲掺和到这里头,但想想大嫂的为人,有些不落忍,到底还是不着痕迹的帮了句。“娘向来周全细致,若真不太妥当,她必不会应下这事儿。”

换句话说,婆婆如果开口应了这事,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就不会出现改变。比如,双胞胎跟着王太爷读书这事,如果不是双胞胎自己不争气,这事儿,婆婆定是会帮到底的。

小吕氏讪讪的笑了笑,心不在蔫的点着头。“说得也是。”她站起身,双手扶着桌子,挺疲惫的说了句。“在外面跑了圈,累得很,趁着这会儿没什么事,我回屋里躺身的,一会要是睡过了头,你就喊我声,可不能耽搁了晚饭。”

“好的,二嫂你去歇会也好,我用绿豆炖了点排骨,回头给你端碗。”喻氏起身送着她出屋。

听说阿昌要跟着善哥儿识字,小吕氏心里头火烧火燎的,很不是个滋味,但她向来精明,很少在外头露出失态,苦苦忍着。“说起来也有好几天没炖骨头汤喝,明儿清早得去买点骨头来,这天气热得很,我也弄点绿豆炖着,可不能把人热坏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喻氏笑笑接了句。

小吕氏见她没怎么搭话,正好她也就不用继续在这里装模作样,一路扶着墙,慢慢悠悠的回了屋里。

进屋后,她随手关紧了屋门,整个人立即就精神了,也不是说变精神了,而是,把压着的情绪都露了出来,面色狰狞,很是难看。

想着以后大嫂家的阿昌到镇里做着轻松的活计,拿着好几百文的工钱,而双胞胎却和他们爹似的,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早出晚归年头忙到年尾也挣不了几个钱,光想着,她就要发疯。

她享不到丈夫的福,难道,这辈子连儿子的福都享不到?她不甘心!她自认不比大嫂差,阿昌哪里能跟她的双胞胎相比。

读书!一定要让双胞胎去王家读书!

待到傍晚时分,喻氏搁了手里的针线活,往隔壁屋里看了眼,见屋门紧闭,她伸手轻轻的敲了两下。“二嫂,该起来准备晚饭了。”

连喊了好几声,屋里才出点动静。

小吕氏笑吟吟的打开了屋门,不太好意思的道。“小小娘不来喊我,我真给睡过了头呢。”

“现在也不算晚。”喻氏说着往厨房去。

小吕氏也跟了过去,妯娌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进了厨房,喻氏舀了碗绿豆排骨汤递给她。小吕氏伸手接过汤笑着道谢。

“你们俩都在呢。”扬氏眉开眼笑的踏进厨房,对着小吕氏说了句。“我刚刚看见立安立平兄弟俩呢,正往家里来。”

喻氏轻声慢语的道。“大嫂,我炖了点绿豆汤。”同样大小的碗,碗里的绿豆汤份量也是没甚差别。

小吕氏见她直接从橱柜里拿出来,就知道,定是早早的就舀了三碗,她笑了笑,心想,别看三妯娌木讷话少,做事倒是清楚的很。

“这绿豆汤炖得就是香。”扬氏笑嘻嘻的接过碗,搁进了自家的橱柜里。

双胞胎跟阵风似的窜进了屋里。

施立安撩着衣服当扇子用,边扇边嚷嚷着。“娘,好饿,有什么可吃的?快拿给我,饿死我了。”中午饭吃一半就跑掉了,虽说吃饱了才放的碗筷,可下午在山里玩得疯,肚子早就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