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

大家应该注意到,路家给了100,但是王书记只给了30元,这个物价差其实也是想反映路家的“爆发”和“挥金如土”。

我前面作者有话说提到过,那个时候镇上请客一桌200是存在的(如果你认为这个是我胡编的,那就没法了),那么请人家做一个喜宴花100,这在路家看来是“挺划算的”,因为人家觉得冬麦值那个钱,人家也不在乎这100元,人家只要求好的,统统可着贵的来。

有路在前头开了一个头,王书记跟在后头,也不好太低了,但他不可能提供这个价格,所以他的是30元。

3)月饼5元一盒。

在八十年代初,物价一直也是涨的,那个时候普通青丝玫瑰月饼大概一两毛一个,但是要限量供应,放开后,涨了一些,我们按照2毛一个算吧。

青丝玫瑰在那个年代是主流,当时上海也有莲蓉和别的馅的,但那是奢侈品,一个铁盒子里放四块,不同的口味,属于一般人绝对吃不起的。

冬麦把八个月饼做成礼盒,包装高大上,八个月饼卖五块钱,等于一个六毛,肯定贵了一些,但对于送礼一党,我觉得是说得过去的(我后面也会提到这个月饼在公社不好卖,只能去陵城卖)。

4)最后说下,那个年代的物价对比参照,和今天不是一个概念。

那个时候,食品和布料还是很重要的物资,而一般人都至少“有自己的住处”,流动人口少,打工的一般也提供宿舍,很少有人长期去租房子住,租房需求量小,没形成市场。

而今天食品大量供应,食品物价低廉,吃饱饭变得很简单,但是流动人口增加,大城市出现一大批没有自己房子的人,房屋这个生产资料变得稀缺,于是房租飞涨。

所以不同年代,不同品类的物价是不好做简单对比的,我们也要考虑到各年代的经济特性。

最后再说一下羊绒的价格,这个我都是按照真实历史来的,这个价格和挣钱情况,确实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

第104章 捉贼

孙红霞这么吼了一嗓子后,大家伙全都惊讶了,看向窗户。

可问题是外面是月亮,还提着马灯照着,里面黑灯瞎火的,哪看得到人影啊?

大家都疑惑地看向孙红霞,觉得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刘金燕更是直接嘲弄地笑:“你这眼睛可真尖,看不住自己家的鸡,倒是看到别人窗户里头的人影!

冬麦却一下子明白了。

敢情之前沈烈和她一起回来,其实是被孙红霞看到了,孙红霞看到人影,但是没认出来是谁,还以为自己偷人了,才搞了这么一出,就是想来一个“捉奸在床”。

冬麦一时又好笑,又无语,这也真是把人给往坏里想!

孙红霞被刘金燕那么一说,却是神气起来了:“我就是看到了,刚才明明就是有一个人影,不信的话,打开门让咱看看呗!”

冬麦:“你说我家藏了人,我就得打开门给你看?那我还说你家偷了银行的金子,你怎么不打开门先让我看看。”

孙红霞打量着冬麦,笑了:“冬麦,我这么说,你估计觉得我是针对你,可我对你真没意见,我就是看不惯,年纪轻轻的,学什么不好,非学人家偷汉子?你在家里养男人,当我不知道?你三天两头不着家,不知道跑哪里,还不是去偷汉子了?不然呢,你打开门让我们瞧瞧啊,不敢的话,就是心虚呗!”

孙红霞说这话的时候,林荣棠也抿唇看着冬麦,固执而沉默。

他就是想看看,她到底和一个什么野男人好。

冬麦没说话。

她想起来沈烈说的,沈烈其实不想让人知道他回来了,但是如果今天不让人家看到人,只怕是难免有些风言风语了。

或者可以硬是把人赶出去,再熬一两天,沈烈到时候突然出现,只说早就回来了,大家也就不怀疑了?

然而冬麦想着这个的时候,孙红霞看在眼里,却是越发觉得,这就是心虚了。

当下便笑看了一眼林荣棠:“荣棠,我看人家家里就是藏着野汉子,不然咱们找鸡,怎么半天不给开门,旁人都出来了,就她磨磨蹭蹭的!”

刘金燕皱眉,她想着沈烈估计是不愿意露面,可是不露面,今天这事传出去,冬麦的名声肯定受影响啊!

这个时候,其它人也觉得纳闷了,冬麦干嘛不干脆打开门,让人家看看,不就没事了?孙红霞叫唤那么厉害,让她看啊,看看她是不是马上就没说的了!

就连旁边的王二婶都说:“冬麦,咱打开门,打开灯,亮亮堂堂的,看看谁心里还能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