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恰巧这个时候,村支书大喇叭里喊,说是公社里下了通知,到了渔汛期,说是禁止捕鱼捞虾,冬麦见此,正好趁机收手了。

江春耕其实并不是那守规矩的人,以前家里挨饿时候,偷偷捕鱼的事也不是没干过,不过有冬麦劝着,也只好作罢了。

于是干脆不去捞了,不去捞了后,冬麦便去外面买鱼来熬汤,不过买鱼需要钱,这样每天能挣到的就不如以前了,辛苦一天,大概能挣四块多。

冬麦自己算着,这样也行,一个月也有六十块,对她来说,六十块已经不少了,那些铁饭碗也不过是这个钱。

胡金凤提起捞鱼的事,气得不轻:“凭什么啊,这孙红霞也太贪了,她这是要把钱都捞她兜里!”

冬麦:“这世上总有人比咱们豁得出去,人家豁出去,挣钱了,咱豁不出去,挣不了那个钱。”

冬麦是觉得,以前挨饿,吃不饱饭可能会死,那个时候当然没顾忌,什么勾当都豁出去了。但是现在谁家也不至于挨饿了,没必要为了挣那点钱犯规矩,人不能为了自己一时的钱,就把事情给做绝了。

胡金凤自然有些憋气,便说孙红霞相亲了多少男人,人家都嫌弃她,又说她到处勾搭男人。

冬麦其实不爱听这个,各人有各人的道,自己问心无愧就是了,别人不杀人犯法,也随她,但她知道自己娘的性子,只当没听到。

她如今反而琢磨着,或许自己可以不止熬鱼汤,还可以熬鸡汤排骨汤,虽然自己家的秘方是鱼汤,但是自己做别的,也挺好吃的,再琢磨下怎么做更鲜美,到时候几个汤一起卖,岂不是更好?

而且鸡汤排骨汤不怕不鲜,也不像鱼汤容易腥。

做好了后,还可以加点烧饼什么的。

她家祖传的是鱼汤面,可是这大老远过去,面都要坨了,自然不能带着,但是如果是烧饼什么的,就可以带过去卖了。

就在她想着这个的时候,便听到一个消息。

孙红霞带着她兄弟过去捞鱼,结果被公社里给捉住了,说是将孙红霞和兄弟都带到了公社里,要求他们写检查,还要罚钱。

“听说罚不少呢,这次上面抓得严,正好抓住他们做典型,之前挣的那些,肯定都得吐出来了!”

第25章 被邀看电影

孙红霞被人家公社抓走的消息很快传过来,据说是公社里已经三令五申把这事下达到了村里,村里大喇叭喊了几次,然而孙红霞家觉得没什么,以前大家也没这么守规矩,她就照样干,捞了鱼后竟然还光明正大拿去卖,可不就被人举报了。

孙红霞她娘气得要命,站在东郭村西郭村中间那条道上掐着腰卖,说红眼病看不得别人发财,说这是断人家财路活该一辈子受穷,生出孩子没屁眼,骂的那些话自然是不堪入耳。

开始村里人不说什么,后来都看不下去了,就劝,说你们家自己违反规矩,怎么还不让人说?人家就算举报,这不也是你们自己先违反法律嘛!

孙红霞娘不服气,不过看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不敢说什么了。

她家里又想办法托关系,去公社里找人,折腾了半天,孙红霞其实也没犯什么法,公社里就是把她领回去教育一番,人自然是要放回来,不过却要罚钱。

孙红霞娘心疼得要死,罚的钱可真不少,其实也没挣多少钱,倒是要赔进去一些,自然是难受,求爷爷告奶奶地想让人家宽限一些钱,好歹少罚点。

这时候,冬麦尝试着开始做鸡汤排骨汤,味道是不错,不过折腾了几次后,发现爱喝她这汤水的都一个劲地夸好,几乎天天想喝,但其实公社里会花五毛钱买一碗汤的无非就那些人,一般人不舍得,所以辛苦做了鸡汤排骨汤,人家买了这个就不要鱼汤了,生意并不会因此就变好太多,也只是花样多了而已,而一口气熬三种汤,自己却辛苦许多。

做了几次后,冬麦还是继续熬鱼汤,鱼去市场上买,和人家谈好价格长期买,让人家便宜,费了不少口舌,让人家便宜了一些,便宜了后,冬麦的利润就上去了,掐指一算,大概一天能挣六块钱,这么一来一个月大概一百七八十。

冬麦盘算着,鱼汤的买卖也不是天天能做,等季节过去了,就做鸡汤排骨汤,回头还可以搭配做点烧饼什么的一起卖,一年能挣两千块,攒一年,也许自己就可以考虑先在公社里开个馆子了。

当然了,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她现在手头也就几十块钱,况且,驴车是家里的,家里还得用驴来耕地什么的,她不可能天天用,也就不可能天天去摆摊。

这天她又赶着驴车过去公社里,谁知刚支好摊子,就看到了孙红霞,正期期艾艾地站在公社外头。

孙红霞看到她,便凑过来和冬麦搭话:“冬麦,你说这得是啥人,看我捞鱼挣钱,竟然去举报我,这是自己挣不到钱,也不想着让别人好过啊!”

冬麦正低头整理碗筷,听到这个,便随口说:“谁知道呢。”

其实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比以前日子好过多了,不至于说谁家吃不上饭,无非是吃好吃坏问题,这个时候,但凡存着点良心,到了渔汛期,人家公社不让捕鱼了,大家也就不去了。

毕竟这个时候是鱼产卵的时候,按照老传统,用密实的小网捕鱼,也实在把事情做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