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母后身体不适,儿臣便不多打搅,前几日见母后也说起夜里睡得不安稳,还望姑姑转告母后,太医院的平安脉还需多请,照太医开的方子好好调理,儿臣盼着母后身体康健。”

扶欢一句一句的场面话说完,装作完全不知晓内情的模样回去。而后到了下半晌,宫里就传出这道旨意。

这样突如其来,又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这道旨意,想不令人讨论都难。扶欢御下从不严苛,她是性格温柔和善的人,毓秀宫贴身伺候的宫人大多都是从小伴她长大,所以晴晚也会拿宫中的事同她说道。

“听闻宋小姐进宫前,兴宁侯府的人来退了婚约,似乎是测出来八字不吉。”晴晚为扶欢拿了颜料,一面调朱砂一面同她说。

八字不吉是最惯常用来推脱婚事的借口,结两姓之好,看重品格家世,八字比之它们,分量轻得许多。可在三书六礼中,它又是一道主要步骤,所以拿八字当借口,既名正言顺,又不会让两家下不了台。

晴晚调好了朱砂,端正地放在扶欢手边:“这位宋姑娘,当真是一位厉害的姑娘。”

晴晚和扶欢在赏花宴那日就见到了宋清韵与皇帝幽会,现在这道懿旨又下来,其中隐情虽不可窥到,但仅凭猜猜想想也能把真相还原成七八分。

扶欢在画西府海棠,晴晚调的朱砂正好为海棠的花瓣添上漂亮的嫣红。只是扶欢今日的手不太稳,画笔收锋时没刹住,,朱砂添到了花瓣外,那一抹红倒像是海棠哭了一样。

她收回笔,随手将画纸翻折成一团,放在案边。只是添了一瓣的色彩,毁了也不觉得心疼。

“我有些不明白,应该是皇兄让母后下懿旨接宋小姐入宫,可好像现在人人都说是宋小姐使手段引得皇兄鬼迷心窍。”

扶欢重新铺开画纸,又一次细细描绘起海棠来。

“若是皇兄坚定,千般手段也奈何不了他。”

两方的错处,只指责一方太有失偏颇,况且在扶欢心中,皇兄明知宋清韵已有婚约,还同她纠缠,本就是不对。这世道对女子不宽容,皇帝又掌握着最顶端的权力,他若对人起了兴趣,那人该如何面对皇帝,拒绝与接受都是两难。

扶欢将自己代入到宋清韵的境地,也想不出一个两全的方法来。

今日的海棠图终于画好,扶欢觉得自己画得挺好,就让宫人拿下去,裱上来后就挂在书房,而画废的画纸,自然有宫人收拾。

毓秀宫的太监将扶欢的纸笔归置好,剩下的是揉皱的画纸,他将画纸一一平展开,抚平褶皱,再细细叠起来。值上的差事做完后,太监离开毓秀宫,奔着司礼监去,将小心收着的画纸呈给随堂太监。

呈上后也不敢走,他在司礼监外站着,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随堂太监便叫他进去。

这儿是所有太监都想来的地方,他没有错眼地四处打量,紧跟在随堂太监身后进了内堂。内堂的兽脚鎏金博山炉内燃着沉水香,这种香气不浓重,但长久,幽幽的仿佛会一辈子浸入肌理。

内堂的书案上摆着层层叠叠的奏折,司礼监代皇帝批红掌印,朝臣呈上的奏折,都会先到司礼监里走上一遭,司礼监则会按照轻重缓急将这些奏折分门别类,紧急重要无法做主的,上到御前,而那些被认作是不需要呈上御前的,则会压在司礼监。

着深红曳撒的慕卿没有看那些奏折,他干净的指节扣在画纸上,那画纸有被揉折的褶皱,他在细细抚平。

太监在案前跪下,见到案前的博山炉,造型做工与毓秀宫的一模一样。

室内安静得只有手指抚摸纸面细微的摩擦声,也是柔软的。慕卿的声音从上头落下来,他问:“公主今日都做了些什么?”清冽的,还是像一捧雪水。

这样的问话太监回答过多次了,早已不再像第一回 那样战战兢兢。他一字一句仔细说来:“殿下今日晨起用了一个奶包子,一小碗梗米粥,而后去慈宁宫请安,似乎是太后那边身体不适,殿下回来得很早,略坐坐便去上翰林院大人的课,午时回毓秀宫的用膳,下半晌一直在书房练画……”

太监说得很细,扶欢在毓秀宫做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一一道来,他知晓若说得不仔细,面前的这位大人会一点一丝地揪着细问,若是再答不出来,他也就没有待在毓秀宫的必要了。

太监耳边那温柔的摩挲声渐渐停止了,那位大人一递一声道:“公主画了多久,可有画得满意的?”

他依旧垂着头回答,手心里有细细的汗,回道:“下半晌一直在作画,奴婢来之前才搁笔,最后画完的海棠殿下很喜欢,说要挂在书房中。”

慕卿笑了笑,这笑声没有一丝阴冷诡谲的味道,比冬日暖阳还要温和许多。

“殿下总是这样,喜欢的,喜爱的,要时时放在眼前看到才觉得安心。”

今日他待得并不算久,回到毓秀宫还能赶上晚膳,走出司礼监时,太监在衣上擦干净手心里的汗,心中说,今日算是过去了。明明已经回过许多次话,见了这位掌印大人不止一面,明明掌印没有疾言厉色,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温和平静,每一次他还是会觉得有一把无形的刀抵在身后。

一言不慎,他就会被那把刀刺得鲜血淋漓。

慕卿看了那幅作废的画很久,他已经用指腹抚摸过每一道线条,也触碰到那抹被挥出去的红。他俯下身,在那点红上轻轻触碰,用唇膜拜。

“扶欢……”他无声地缠绵地念着这个名字,眼尾缀着缱绻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