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

你是怎么给儿子启蒙的?这些年书怎么读的?连句话都写不明白?!

柳家这边一团乱的时候,柳白昭却一路顺遂。

三试,殿试,探花,他的考试之路走得比上辈子还要顺利。

正如余水月所想,他果真还是走了老路。

入了皇上的眼,进了谏皇司,两年后被升到了谏皇司司长,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大义灭亲。

余水月瞧他,气质到举止,越来越像上辈子的柳大人。

柳白昭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十分严苛的人,时刻自律,时刻清醒。

余水月怕他过劳死,经常观察他的状况,若崩的太紧了,她就帮他松一松。

虽说他与上辈子的柳大人相像,但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他冰的没有上一辈子那么扎手。

还知道累了,倦了,回家对余水月“撒娇”。

柳白昭是一个很记仇的人。

他可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将苦楚与屈辱深深的压在心底。

但这些伤痛他永远也不会释怀,更别提宽恕。

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他恨一个人,可以恨到极致。

可心里若真放进去了谁,那也确实掏不出来了。就仿佛长在了他的心上,连着皮带着肉,一扯就会撕心裂肺般的疼。

柳白昭刚入谏皇司的几个案子,处理的并不顺利,他没有什么背景,又还是个新人,没有人把这个长相漂亮的年轻小伙放在眼里。

余水月记得最清楚的,是赵大人被杀案。

那个案子,仿佛拉开了一个序幕。

柳白昭为了这个官员谋杀案连续在谏皇司待了十多天,甚至郭大人还出言点了点他,年轻人不要太冲,要审时度势。

这个郭大人不是别人,正是柳白昭的“外公”,郭茹夷的亲爹。

彼时郭大人还没有被薅下来,觉得他有义务“教导”一下他这个“外孙”官场的道理。

柳白昭全程躬身聆听,一言不发。

随后干出来的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情。

他把郭大人的话当屁放了。

半个标点符号都没听进去。

赵大人表面上看是死于意外,失脚掉下了山崖。但其实他是被抛尸于山谷中,掉下山前就已经咽气了。

他的死因是窒息而亡。

柳白昭调查一番后,才明白他的好外公郭大人为什么会出言提醒他。

因为赵大人死于官场争斗。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分歧,就会产生派别,整个国家最大的权利争斗中,死几个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想必赵大人的一方也只把他当成一个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