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141章

所以京中无人不知安乐王深得帝宠,再加上安乐王刚回京时,太后就频繁宣召一些大臣的家眷进宫,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是为了给安乐王选妃,加上明年又是选秀之年,对安乐王妃有意的人可不开始四处钻营了。

唐宝珠失神了几分钟,太后回宫了,这么说赵辰肯定也回京了。说起来自从白云寺之后,两人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见面,前两天赵辰还专门问她要了近一年庄子里的资料。

一时间空气安静下来,不过这时间并不长,外面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嘈杂起来,没等两人去看有什么热闹,就有唐家的下人慌慌张张的跑来了,“二小姐,宫中有圣旨到家里,老爷夫人让您赶紧回去。”

唐宝珠和羲和对视一眼,从羲和眼中看出了茫然,显然羲和也不知道宫中为什么会突然下旨到唐家,这会也顾不得深究,和羲和告辞之后,唐宝珠匆匆赶回唐家。

此时,唐家人都已经到齐,一家人跪地接旨,宣旨太监声音清亮,“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家二女宝珠生性聪敏,勤而好学……,现封其为乡君,赏南稠两匹,软烟罗两匹,……钦此。”

对于那一长串的赏赐唐宝珠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她这会还有些迷迷糊糊的,连天使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心中想起之前赵辰一直说的惊喜,难不成就是这个。

宣德帝对位份虽说不上吝啬,却也绝不是大方之辈,比如羲和的郡主之位,除了她本身的原因外,还因为得皇后喜爱,加之早年的一些意外,才能未出嫁就能有郡主之位,这在京中不说独一份,却也少见。

唐家进京不满一年的时间,先是从农家变成了侯爷,现在连唐家的女儿都被封为乡君,这怎么不让人侧目。

哪怕知道唐家的爵位是因为献上改良的良种有功,可这样的圣眷也足以让人眼红,故而前脚唐家才接了圣旨,后脚就有人直接弹劾唐石头,宣德帝哪怕对此早有预料也头疼不已。

唐家人可不知道这些朝堂之事,他们还沉浸在欢喜之中,一些和他们相熟得人家更是来打探消息,都想知道唐宝珠这个乡君之位到底是怎么来的。

不过宣德帝也没有吊着大家的胃口,直接由安乐王公布了两种新良种,红薯和土豆的产量,在如今改良过的小麦也不过四百多斤之时,这两样改良之后,亩产能到千斤的作物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可比改良小麦的功劳还要大,若真能亩产达到一千多斤,岂不是再也不会出现百姓无粮可吃的情况,哪怕安乐王告知这两者不能取代五谷,也不能当主食,也不能阻挡大家的热情。

这些能站在朝堂上的,哪怕有党派之争,有些许贪官,但更多人心中是有一份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心思的,尤其是那些从地位一步步走上来的大臣,更是明白老百姓的日子有多艰难,现在发现了高产的作物,若是真的,哪怕不能取代五谷,也可让老百姓活下来。

一时间谁还关注什么唐侯爷,什么乡君,都在追问赵辰土豆红薯之事,赵辰对此早有预料,和宣德帝对视一眼,宣德帝无奈,只好叫了身边的太监出去将等在殿外的唐宝珠叫来。

与此同时,赵辰也道,“不管之前的改良小麦,还是如今改良过亩产能近千斤的红薯,土豆都是唐乡君的功劳,诸位若是有疑问,可等唐乡君来了之后,直接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