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亲事

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时候宣德帝面对这个弟弟的时候都是极尽纵容的,难得皇弟开一次口,他哪怕觉得头疼也没办法拒绝,更何况唐宝珠呈上来的种植方法和种子的确比他手下那些人更强。

一个乡下的小丫头竟然比朝廷专门管农事的官员强,这事情若非是老十三亲自带回来的消息,他还真不敢相信。

眼睁睁的看着赵辰离开,宣德帝苦恼的将剩下的奏折批完,打算到皇后那里坐坐,和她商量一下这事。

凤仪宫中,皇后刚刚把手上的事情交代下去,看到宣德帝过来,笑着迎了过去,“皇上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老十三呢?他不是也入宫了吗?”

宣德帝径自坐下,无奈道,“十三弟他刚刚回去了。”皇后仔细看了宣德帝的神色,站起来,轻轻帮他按揉着太阳穴,“皇上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话是这么问,皇后却找不出最近会让皇上心烦的事情,后宫一如既往没谁闹出事来,也没听说最近朝堂上有什么大事,更何况十三弟终于回来了,按理说哪怕有事也不会让皇上如此烦恼。

拉着皇后的手示意她坐下,宣德帝才开口将刚才的事说了一遍,“那唐宝珠的确功劳不小,若真能让小麦增产近一半,也是造福赵国百姓的大好事,可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农家,封个农女为乡君,就怕宗室那些人闹起来,老十三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还故意曲解我的话,现在不仅要封那农女为乡君,还要封她爹为侯爵,这两道圣旨下去,我都能想到前朝后宫闹翻天的样子。”

皇后也皱起眉来,不知是想到什么,露出恍然之色,宣德帝看在眼中,好奇的问,“皇后可是想到了什么?”

皇后也不隐瞒,笑着道,“以老十三冷淡的性格,何时对外人如此上心过,他也不是不懂事之人,这次特意为那唐家父女两个求爵位,怕不是对唐家女心生爱慕吧?”

之前宣德帝一直是以朝堂的思想去思考问题,还没想过这方面,现在皇后提起,他仔细回想一番,皇弟每次提到那唐姑娘,似乎的确有些不同,莫不是真的对人家有意思?

他恍然道,“难怪皇弟非要给人家姑娘讨个爵位,若是普通的农女,想要入王府肯定不行,可要是有了改善粮种,让粮食增产的功劳,再加上唐姑娘的爵位,也并非不可能。”

相比于皇上的欢喜,皇后只是高兴了一下,很快就又皱起眉来,她迟疑道,“皇弟的婚事也是个大事,若非他的身体被耽搁,早就该提上日程的,这次母后装病把人骗回来,也是为了皇弟的亲事,我看母后恐怕不愿意皇弟娶个农女。”

哪怕那个唐姑娘真被封了乡君,也没什么根基,太后一直觉得对不起这个儿子,给他想看的都是名门贵女,若是知道十三相中了一个农女,恐怕又是一番风波。

宣德帝也皱起眉,不管是私心还是从利益角度出发,老十三若娶个农女都不是什么好事,他纠结了一会,压低声音,“你说若皇弟喜欢让他把唐姑娘娶到府中当侧妃行不行?”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既不用担心母后闹腾,也不用让十三弟不满,宣德帝越想越可行。

相比宣德帝的自信,皇后还是沉稳一些,“不如皇上再试探试探十三弟的意思,若是真因为此事闹了不愉快就得不偿失了。”

赵辰丝毫不知道宫中那两位已经计较起了他的亲事,在接到让他入宫的口谕后,他以为是皇兄已经想通了,没多想就进了宫里。

结果被宣德帝拉着说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终于回过味来,哭笑不得道,“皇兄,唐姑娘还是个小丫头呢。”或许是因为两人相识之时唐宝珠的年龄还太小,哪怕如今小姑娘已经长大,在赵辰心中眼里还是那个喜欢撒娇爱摆弄药材的小丫头。

“真的不喜欢?”宣德帝有些不相信的,看老十三的样子可不像啊。

一旁没怎么说话的皇后挑挑眉,笑道,“既然十三弟不喜欢,不如我就给唐姑娘做个媒,许一门亲事吧,不然哪怕封了乡君,唐姑娘融入不到这些人中,也会受些欺负。”她边说边观察十三的神情,看到从她说给唐姑娘做媒开始,十三就冷了脸皱起眉来,心中越发笃定,嘴上还在笑吟吟的道,“听说唐姑娘也十五了,正是女子嫁人的年纪,给她找门清贵人家,嫁了人,既有封位,又有夫家帮助,想来也不用担心无法融入那些夫人贵女之中。”

“不行。”赵辰断然拒绝,皇后觉得有趣,故意道,“为什么不行,你也知道京城那些人的性子,女子光有个名头可没什么用。”

赵辰听到皇后要给唐丫头说亲就不高兴,那可是他看着长大的小丫头,京城那些所谓的青年才俊怎么配得上,更何况若是嫁入规矩森严的人家,小丫头肯定受不了,就算是清贵人家,只看重名声,也不会允许小丫头摆弄那些药材。

只要一想小丫头会被责罚,甚至默默的在后宅中如同一朵花般枯萎,他心头就升起一股戾气,那可是他护着好不容易长大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