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宋朝小食店 朽月十五 2496 字 2022-08-18

虽然祝陈愿没吃过咸豆浆,也有些无法理解,不过她对别人的口味并不加以抨击,反倒很想自己试试看,是不是真的好吃。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祝清和喝完豆浆后,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将碗放在桌上,自己先去洗漱。

夜已深沉,祝陈愿洗漱完后,披着头发来到另一个房间里,等她点上蜡烛,火光照在一排的架上,架上放着满满当当的书籍。

大部分是祝清和书铺里出来的书,有的是她自己去别的摊子上的买的,也有旁人送的,陆陆续续就攒下来好几柜子的书。

祝陈愿拉开凳子,坐在靠窗的书桌旁,桌上有一本很厚,起毛边的书籍,这是一本菜谱,是她太婆从她学厨的时候就开始写,一直到她学有所成后,这本写了七八年的菜谱,才交到她手上。

她每天晚上都会翻开看看菜谱里所记录的菜,再回想自己每天做的菜哪里有不足的地方,记在专门的本子上。

如春饼,她记下的是,饼皮做得还不够有韧劲,发面时间有点过长,细生菜里拌的醋不够好,下次得换用梅子醋。

柳叶韭则是,柳叶里的柳芽不够嫩,韭菜收割的时间不对,下次不能在晌午剪,影响口感,得入夜或清晨剪下。

这样类似的记录,她每日从未断过,记录了好几本,记下后,也没有再犯过类似的错误。

她总是时刻告诉自己,不管是学厨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是不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明日食店的菜还未定下,祝陈愿将菜谱翻到春时这章,里面记录的菜品都是春日有的菜蔬,或是在春日的节气节日中所做的菜。

细细地看起鯚鱼假蛤蜊的做法来,反反复复地在那里思索着每一步的过程,直到全部摸透后,才合上菜谱,准备入睡。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鯀鱼假蛤蜊(上)

要做鯚鱼假蛤蜊,就得赶在寅时,平常人家正熟睡的时候去鱼行采买鯀鱼,它又称鳜鱼,因身上的花纹而得名。

鱼行里的鱼来自汴河沿线的州城,渔民们会在日落时分便乘着船只来到曹家巷的鱼行内,在寅时出售,那时候的鱼是最新鲜的。

巷里很喧闹,不时有抱着鱼筐的人经过,打头就点了一排的灯笼,鱼腥气冲天,凡是从曹家巷边上路过,都得捂着鼻子快步往前。

祝陈愿被熏得眼睛发红,忍着难受和祝清和赶紧进到巷里去。

鱼行里贩卖的鱼类比鱼店的要多,卖鳜鱼的在最左边,桶里的鳜鱼体肥形厚,祝陈愿很满意,刚想问价,却发现摊子边上只有个在处理鱼肚肠的小娘子。

“小娘子,你家大人在哪?”

祝陈愿四处搜寻,也没有找到旁人,只能询问眼前的少女。

出来赚点家用的夏小叶停掉手上的活计上前,将沾满鱼腥味的手藏在背后,她知道眼前的小娘子是祝家食店里掌厨的。

昨天她跑到食店门前讨一碗桂花汤喝时,曾跟陈欢闲聊打听,又守在不远处偷看过。

夏小叶很想要在食店里做活,尤其是知道会管晚食后,阿爹又在食店门前做活,要是她能被眼前的小娘子看上,就有工钱,还可以让阿爹吃上带油水的东西,不至于省那几文钱,夜里饿得睡不着。

“我是今日过来帮着做活的,卖鱼人他解手去了,央着我帮他看会儿。鳜鱼他是从沿河打捞上来的,价没有从川省来的贵,一斤要四十文,如果小娘子要得多,价钱还可再说和。”

夏小叶虽然很想给祝陈愿留个好的照面,这样等她下午上门时,留她在店里的机会会大些。可她也知道,断没有将别人的东西来给自己做筏子的道理。

所以她只照实说,也不谄媚,只是身板笔直地站在那里,不卑不亢。

祝陈愿抬头看了一眼说话的夏小叶,眼神清正,刚才处理鱼肠的手法很是利索,举止谈吐都不错,她在心里暗自思索。

不等她说话,买鱼人就踩着雪跑过来,嘴上急忙道:“小娘子,买鱼吗?我家的便宜,才四十文。”

祝陈愿目测桶里的鳜鱼应该有三到五斤,这样买个五十条就够了。

“若是要个五十条,价钱又该怎么算呢?”